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解密大清皇帝 > 第53章完结

第53章完结

做的就是把父祖留下的江山守住而已。

嘉庆帝的名讳

乾隆曾先后立过三个皇太子。第一个皇太子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乾隆认为“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即位后,亲书密旨,立永琏为皇太子,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可惜的是永琏9岁时便早夭了。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乾隆在永琏病故后,又立皇九子永琮,但这位皇子也是一个薄命之人,他2岁的时候因痘症早殇了。乾隆吸取了前两位皇太子的教训,再立第三位皇太子的时候,便立了年纪稍大的,便是皇十五子颙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乾隆的儿子一辈的孩子的名字的第一个字都是永字,嘉庆的名字本来也是叫作永琰的,为什么在他做了皇帝后改“永”为“颙”了呢?这就是大清皇帝的名讳问题。清朝的初期,皇帝并没有讲究名讳问题,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到康熙的时候,开始讲究名讳问题,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歷”)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歷”字,则改作“暦”字。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很不方便,便下令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即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