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在这个时代,读书人是最高的,哪怕家里只是有一个秀才,那也是高人一等的,而且读书人还有很多的权利。/k·s′j?x-s!w·.^c!o/m?
就拿秀才来说,它就有两项很重要的权利,一是它可以免除部分或者全部的田税和人头税,这样每年就可以省下很多的粮食;二更是关键,秀才可以免除徭役,不仅自己不用服劳役,还可以连带家里的两位男丁免除徭役,这对于一个家来说很重要,毕竟古代服徭役可是很辛苦的,弄不好还会丢性命。
“平安,既然喜欢,那就努力去做。若是能考取功名,哪怕只是一个秀才,那对爷爷和爹来说就不辛苦;就算不行,认了字,可以做的工作就多了,花去的钱总会赚回来的。”
夏平安的眼睛里多了些郑重,他看着沈溪,一字一顿的问:“溪溪,你想我考功名?”
看夏平安更注重自己的想法,沈溪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嗯,我想。”
“好,你想,那我就努力去做。”夏平安不再犹豫。
“好好好”
身后突然传来三声‘好’字,沈溪转头,就看见自家爷爷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来了,此时的他看向夏平安的眼里满是满意之色。±o?白]马??书%¨院_;t \&?已?发?)?布>最?新`章·(节|
沈溪:“爷爷,我想送平安也去读书。”
沈德上前,“嗯,我听见了,平安,溪溪说的好,喜欢就去做,爷爷相信你,看好你。”
“爷爷,我会努力的。”夏平安郑重道,然后又在心里加了一句:(溪溪,你想要的,我都会努力。)
很快,大家就都起来了,沈德和大家说了想送夏平安去学堂的事,大家都没有反对,或者说,大家原本就有此打算。为什么呢?自然爱屋及乌,沈溪是他们的心头宝,沈溪爱读书,他们自然不会允许她的夫婿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
这件事情决定好,大家便开始今日的活计。
沈德和沈岸父子扛着锄头下了田,剩下的人则全部准备上山。
夏平安现在己经十西岁多,虽然说在古代几十岁去学堂读书的也有人,但既然说了要努力考取功名,夏平安便不想浪费一点时间,上山的路上,他便请了沈江开始教他。
古代启蒙用的是什么,那自然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刚去学堂,先生首先让背的就是《三字经》,于是,沈家人就伴随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声音朝山上去了。-咸\鱼_看·书_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有家里田地多的、现在也开始在田里忙活的村民,听到声音,皆是好奇的望过来。
同时,大家的目光中还有八卦、探究,因为全村都知道沈老头把夏平安领回家、给他孙女做上门夫婿的消息了,大家议论纷纷。
声音隐隐约约传过来,夏平安的脚步一顿,嘴里的背诵的三字经也停顿了一下。
沈溪:“平安,不用在意别人的话,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们又不会掉块肉。”
别人怎么说自己,夏平安无所谓,这些年他己经习惯了,只是现在因为他,沈家人也成了村民们议论的对象,他心里有些愧疚,“溪溪,是我连累.......”
沈溪:“停,打住,什么连累不连累的,我们才不在意,自爷爷把你带回来,我们就是一家人,你以后要是再说这样的话,我会生气的。”
“我不说了,你别生气。”夏平安连忙道。
沈溪:“嗯,快走吧!”
蓝天白云,阳光明媚,山上的树木、野草都开始冒出嫩芽,整个大山生机勃勃、一派繁荣气象。沈溪和夏平安快速的追上前面的沈婆子和李秀荷她们。
大概一刻钟多点,他们出现在沈婆子和李秀荷上午来过的那块空地,只不过这附近的野菜己经被人挖的差不多了。
“上午好不容易发现那么一片野菜,被你们阿爷这么一闹,现在全被人挖光了,走吧,咱们再往上面走走。”沈婆子说道。
夏平安:“阿奶,我知道一片野菜地,那边一般没人去,野菜很多,旁边还有条小河,要是运气好,还能抓到鱼呢!”
野菜多,还有可能有鱼,沈婆子立刻来了精神,“真的?那我们去瞧瞧,要是运气好,晚上给你们摊野菜饼、熬鱼汤喝。”
一听可能有鱼,沈海也来了精神,搂上夏平安的肩膀道:“平安,真的假的,你怎么找到那地方的,我也经常在山里跑,没发现哪里有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