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那“热症”缠绵了几日,贾府上下自然少不得有人探视。*3-y\e-w·u~./c_o-m¨这日午后,贾宝玉惦记着这位温柔可亲的宝姐姐,便溜溜达达往梨香院去了。
一进门,薛姨妈正坐在外间炕上做针线,见宝玉来了,脸上立刻堆满了热络的笑容,忙不迭地起身招呼:“哎哟,这们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宝玉因问:“哥哥不在家?”薛姨妈叹道:“他是没笼头的马,天天忙不了,哪里肯在家一日。”宝玉道:“姐姐可大安了?”薛姨妈道:“可是呢,你前儿又想着打发人来瞧他。他在里间不是,你去瞧他,里间比这里暖和,那里坐着,我收拾收拾就进去和你说话儿。” 她一面说着,一面将宝玉往里间引。
宝玉不疑有他,掀开里间的帘子走了进去。只见薛宝钗果然坐在临窗的暖炕上,身上盖着半幅锦被,穿着家常的蜜合色袄子,乌发松松挽着,脸上带着几分家常的慵懒,却更添几分温和可亲之态。见宝玉进来,她展颜一笑,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虚弱与温柔:“宝兄弟来了?快坐。难为你还想着我。”
宝玉依言在炕沿坐了,关切道:“宝姐姐可好些了?想吃些什么?我让厨房给你做去。”
宝钗含笑摇头:“劳你记挂,好多了。不过是老毛病,静养几日便好。” 她目光落在宝玉项间那莹润生辉的通灵宝玉上,眼波微动,仿佛不经意般提起:“早听说你这玉是胎里带来的稀罕物,上面还镌着字?今日得空,可能让我瞧瞧?”
宝玉素来以他的玉为傲,又见宝钗想看,哪有不允之理?立刻爽快地摘下玉来,递了过去:“姐姐请看。”
宝钗伸出纤纤玉手接过,那玉触手温润,果然非凡品。她将玉托在掌心,凑近了细看,樱唇轻启,一字一顿,清晰地念出那两行篆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她念了两遍,声音不高不低,恰好能让侍立在一旁的莺儿听清。
念罢,宝钗抬眸,见莺儿站在一旁,一副呆愣愣、欲言又止的模样,柳眉微蹙,略带责备地轻唤:“莺儿!你这丫头,越发没规矩了,宝兄弟来了这半日,茶也不见你倒一盏来!还不快去!”
莺儿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唤,猛地回神,却并未立刻去倒茶,反而像是被什么话憋着,脱口而出道:“姑娘!这两句话……这两句话,我听着怎么这般耳熟?倒像是……倒像是和姑娘金锁上那和尚送的两句话,是一对儿的呢!”
此言一出,贾宝玉的好奇心瞬间被勾到了顶点,眼睛瞪得溜圆:“哦?宝姐姐也有个带字的金锁?上面写的什么?快给我瞧瞧!”
宝钗脸上飞起两朵红云,似嗔似羞地瞪了莺儿一眼:“你这丫头,胡吣些什么!” 她将通灵宝玉递还给宝玉,作势要收起话头。(`[看(_书¤屋§小{说?网%- )′免|)&费`÷阅#?读ˉ}
宝玉哪里肯依?他本就对宝钗的金锁好奇,又被莺儿那句“一对儿”撩拨得心痒难耐,连声央求:“好姐姐,就让我看一眼嘛!看一眼就好!”
宝钗推拒不过,脸上红晕更甚,带着几分“无奈”和“娇羞”,假意嗔道:“真真是拿你没办法!” 说着,竟当真抬手,缓缓解开了领口第一颗排扣,从那贴身穿着的大红袄子的衣襟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用黄灿灿的络子系着的、沉甸甸、明晃晃的金锁来。
贾宝玉立刻凑了过去,几乎要贴到宝钗身前,伸着脖子仔细去看那金锁上錾刻的字迹。只见上面果然也錾着八个字,乃是篆文:“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宝玉登时觉得脑中“嗡”的一下,反复念诵着自己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又看看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越看越觉得字字相对,句句成双,当真像是一对天造地设的偈语!他惊喜道:“果然!果然像是一对儿!”
莺儿见宝玉如此反应,更是来了精神,忙不迭地补充道:“宝二爷不知道,我们姑娘这金锁,可大有来历!是……”
“莺儿!” 宝钗再次出声打断,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和严厉,“茶呢?让你倒茶,你倒在这里絮叨个没完!还不快去!” 她一边说,一边迅速将金锁塞回了衣襟内,重新扣好了排扣,动作虽快,却带着一种刻意的、引人遐想的遮掩。
莺儿被第二次呵斥去倒茶,只得咽下后半句话,悻悻地转身出去了。
这一幕“金玉相认”的戏码,从头至尾,都被一个人无声无息地看在眼里。
林黛玉今日也想着薛宝钗病了,出于礼数,也该来探望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