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联赛杯半决赛后,你在赛后采访中引用克劳塞维茨的话,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你的足球风格是否也像一场私人战争?”
罗伊眉毛微挑,听到“战争”比喻时,露出略带讽刺的玩味神情,仿佛在说“又一个试图用宏大叙事解读足球的记者”。
他平静回答:“战争没有规则,而足球有规则,用竞争更为恰当。足球也是一项团队运动,我的足球是为团队竞争提供私人贡献。”
马夏诺看着罗伊,眼睛里流露出兴趣,他拒绝将足球等同于无规则杀戮,但承认其竞争本质的残酷性。
“你说‘为团队竞争做私人贡献’——是否指对马赛时埃克尔故意用犯规动作激怒你?这是否也是一种私人贡献?”
罗伊:“那是心理战齿轮的一环,我理解但不接受。德尚赛前说:‘如果他们成功让我们愤怒,他们就赢了三分之二’,但很明显他们失败了,恼羞成怒的是埃克尔,被红牌罚下的也是他,他最大的错误不是犯规,而是犯规后还是输了。”
马夏诺:“这是你的足球哲学吗?你认为规则框架下的暴力是合理的,团队竞争的个人主义也是合理的?”
“是,这就是我不喜欢主动使用恶意犯规的原因,只是因为系统化暴力比无序暴力更高效。”
“而个人主义并不与团队竞争相冲突,11人必须像齿轮咬合,但致命一击永远来自最锋利的齿尖。前提是,个人锋芒必须服务集体逻辑。”
马夏诺:“你刚满18岁就成为摩纳哥主力前锋,这种快速崛起是否让你感到压力?德尚教练是如何帮助你适应的?”
罗伊:“压力?我更愿意称之为‘特权’。德尚教练告诉我‘如果你18岁就害怕压力,那30岁就该退役了。’他让我每天加练后看亨利和特雷泽盖的跑位集锦,不是让我模仿,而是让我理解:伟大没有捷径,只有重复。”
马夏诺意外地眨眼,这回答恰好贴合他的下一个问题。
“你的踢球风格让人想起年轻时的亨利。这是刻意模仿还是自然形成的风格?谁是你真正的启蒙偶像?”
“Ronaldo”
短暂沉默后,罗伊露出标志性的痞笑。
“不是亨利,不是特雷泽盖,是那个在巴萨连过五人、在世界杯梦游却依然能戴帽的怪物。”
记者对这个回答丝毫不惊讶。
“为什么?因为真正的天才从不被风格定义。亨利是刺客,特雷泽盖是狙击手,而罗纳尔多.”
“他是一颗坠落的陨石,不在乎砸碎什么,只在乎燃烧得够不够耀眼。”
马夏诺了然的点点头:“没有人不爱罗纳尔多。”
“你的踢球风格也的确有些像他,不讲理突破加冷静射门。”
但其实罗伊此时心中泛起恶作剧般的剧本,他想说的名字不是罗纳尔多-路易斯-纳扎里奥-德利马,而是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多斯-桑托斯-阿维罗。
这不难理解,罗伊前世正当年轻时,彼时的C罗是风华正茂的曼联七号,即使罗伊并非曼联球迷,也难以招架那种“电梯任意球”与“暴力头槌”那样打破传统技术框架,极致暴力的美学革命。
否认团队至上的教条,用“戴帽救主”、“绝杀怒吼”等行为,演绎也配合罗伊理想中孤狼式英雄主义的反传统的超级英雄叙事。
后来罗伊因为某个单词脱粉,此心理转变符合“慕强主义者”对偶像祛魅的普遍规律,尤其当偶像开始“自降逼格”时。
罗伊欣赏的是C罗用球场表现打脸质疑,而非亲自下场辩论。
他试图用数据来证明自己最强,但逻辑粗糙。
彼时罗伊的愤怒来自“他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Excel球迷’——而我爱的C罗,是能用右脚轰碎Excel表格的人。”
此后,他对C罗的态度大概变为:路人以上,黑子未满。
这是一种“前夫式”的态度,核心矛盾“我骂可以,别人骂不行,因为这是在否认我当时的品味。”
当集锦球迷只会吹嘘欧冠之王时,罗伊会冷笑:
“5个欧冠?那我建议他给本泽马磕一个——人家也五个欧冠没抢过点球。”
谈到C罗沙特联赛表现:
“场均1.2个进球?百分之54.5的点球率真是太高效辣!!!”
当有人尬黑C罗不会过人时。
罗伊又会爹味发言:
“2008年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