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夏儿跟在几人后面转悠,顺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忙拿个东西,丢个垃圾什么的。
中间还有个小插曲,春生见到杨叔兄妹几人早上在院子里练功,蹲马步、练箭练棍,连续观察了两天,终于在第三天期期艾艾的走到杨果儿面前,怯弱的问,他能不能跟着一起练习,跟着习武。
杨果儿当然欣然同意,家里能多个习武的,安全感更高不是。只是开始之前,杨果儿还是跟小孩说明了,这不是一个简单事,很辛苦很辛苦的。春生表示只要能学,不管多苦他都可以。钱婶和钱叔也在一旁表示,春生一定可以坚持下来的。毕竟很少有主家愿意花心思花时间来教一个下人的,遇到了他们就要惜福。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杨秋重要日的前一天,杨果儿赶着车回村里把她爷和爹娘都接了过来。
第二天,杨广山带着杨果儿陪着杨秋去卢秀才的学堂,路上,看着紧张得首揪自己衣角的弟弟,杨果儿轻轻的拍了拍弟弟的肩膀,“秋儿,不要紧张,姐姐相信你可以的,你的努力不会白费的!”
杨秋扯着嘴角对着姐姐挤出了一个笑容。
杨果儿一看那似笑非笑的笑容,干脆拉着杨秋停了下来,“秋儿,来,跟着姐姐,吸气—吐气—,慢慢来,放慢速度,再来几遍。”
做了几遍深呼吸,杨秋总算没那么紧张了,几人才进卢秀才的学堂。卢秀才粗略问了问杨秋之前读的书,知晓杨秋己经熟读过《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粗读了《幼学琼林》前两卷,《蒙求》,《论语》也有了解一些,惊讶的看了杨秋一眼,“你可知欺瞒先生是大罪?”
杨秋站起,躬身行礼,“小子不敢欺瞒先生,先生可考校一二,便可知小子是否真的都读过。”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出自哪本书?后续是?”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这两句出自《千字文》,意思是莫要论他人之缺失,亦勿恃一己之能。信义须经反复验证,胸襟当如海岳难测。”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作何解?”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说的是什么?”
卢先生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抛出,起初,杨秋还能从容应对,有条不紊的回答,随着后面的问题越来越难,愈愈来愈深,饶是秋天,杨秋的额头也开始冒汗了。
最后,卢秀才看着眼前这个不到七岁的孩子,抚着胡须,满意的点了点头,“明天来学堂,报到,正式开始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