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西合,夕阳的余晖为乡间小路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d?u/a.n_q¢i/n-g-s_i_.¨n`e¨t.
刘二福拖着略有些疲惫的身躯往家走,却在离家百米处突然顿住了脚步。
院门口,一个小小的脑袋正探头探脑地张望。
“年年?”刘二福试探地唤道。
"爹爹!"稚嫩的童音如同清泉般悦耳。
小娃娃转头看见父亲,立刻像只欢快的小鹿,噔噔噔地朝他飞奔而来。
那双小短腿跑得飞快,衣角在风中翻飞,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喜悦。
听着年年欢快、惊喜又带着急切的声音,刘二福的心瞬间软成了一汪春水。
他蹲下身,张开双臂,看着这个小小的人儿如乳燕投林般扑进自己怀里。万般滋味涌上心头,让他顷刻间便湿了眼眶。
原来,有这样一个小人儿,全身心依赖着你、思念着你、爱着你,是这样幸福的一件事。
刘二福怀抱着年年,突然就有一种全世界都在自己怀里的感觉。
亲了亲小娃娃的额头:“你在门口做什么呢?”
“年年想爹爹了。”小娃娃把脸埋在父亲颈窝里,软糯的声音里满是依恋。
“爹爹也想年年了。”
……
晚饭后,刘二福原本打算去河边钓鱼,但看到厨房水缸里还养着两条活蹦乱跳的鲫鱼,便改了主意。
"年年,爹爹教你读书识字好不好?"他蹲下身,平视着儿子的眼睛。
小娃娃歪着头,眨巴着大眼睛:"读书识字好玩吗?"
"嗯...可能会有点辛苦。"刘二福诚实道。
"可我还是个小孩子呀,才西岁呢。"年年撅着小嘴,一脸天真。
刘二福忍俊不禁,刮了刮他的小鼻子:"西岁的小孩子也可以读书了。"
"那...好吧。?{零*点>看?1\书|¥ `,?无@错#§内1容2"年年嘟囔着,小脸上写满了"为什么爹爹说什么都对"的无奈表情。
"真乖!"刘二福笑着揉了揉他的小脑袋,"去帮爹爹把小生哥哥也叫来一起读书,好不好?"
"好!"小娃娃立刻来了精神,咚咚咚地跑去隔壁了。
刘二福从箱底取出自己幼时启蒙用的《三字经》,又拿出前几天精心准备的教具——西块打磨光滑的青石板和特制的炭条。
他在院子里摆好桌椅,将青石板铺在高凳上,一个简易的学堂就这样布置完成了。
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安静做针线活的侄女小玉身上。
这个十一岁的小姑娘总是乖巧懂事,家务活样样精通,却安静得几乎让人忽略她的存在。
"小玉,"刘二福轻声唤道,"想跟小叔学识字画画吗?"
小姑娘茫然地抬起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眼神不自觉地飘向厨房——大嫂陈氏正在那里忙着准备猪食。
刘二福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个时代的女孩子,恐怕很难理解识字的意义。
给或许在她看来,这大概只是又一件"耽误干活"的闲事吧?
"小玉,你小叔厉害,跟他学准没错!"刘大福在堂屋里高声说道。这个朴实的庄稼汉对弟弟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
"好...谢谢小叔。"小玉怯生生地应着,手指依然紧紧攥着衣角。
不多时,年年就拉着小生回来了。
刘二福细心安排他们坐在不同高度的椅子上,确保每个人都能舒适地使用青石板。
"今天我们先学写自己的名字。"刘二福边说边用手语比划着。
他在每个人的青石板上工整地写下他们的全名,然后让他们临摹。
“虽然我给你们写了全名三个字,但年年今天只需要学会写年字,小玉学会写玉字,就可以了。,¨5@4a看°2书/° {?首|(发×?”
至于小生,在小生无声的世界里,“小生”两个字的口型他肯定是知道的,所以刘二福先从“小生”开始。连说带比划,又指着青石板上的小生二字,重复了两遍,便让他照着写。
奶娃娃小安安,学着哥哥姐姐们仅坐了一会就开始溜号了。
刘二福无奈,只能抱过小坏蛋防止捣乱。
每过一刻钟,刘二福给孩子们一盏茶的休息时间。
不过小生即使休息也在跟刘二福学手语,连带着年年也跟着学,还比划得有模有样。
或许在年年心里,这些手势就像有趣的舞蹈动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