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第一百零五天
就在上官家商量怎么修整求知学院的前两天,京城里的包大人和皇上收到了青州知府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奏报。,w′u+x?i¢a+n+g′l`i-.,c¢o!m`“雨灾,青州。”皇上看着奏报,先挂上了忧心,包氏和她的孩子们都在青州,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包大人初时也很担心,认真看完了青州知府的奏报之后,估算了雨量,微微放下了心。虽然受灾,但并不严重,还在可控的范围内。次日,包大人和皇上又收到青州知府的第二封八百里加急,说雨水大部分已退,虽然有些受损,但是有上官家出面,很快安抚了民心,并没有造成人心浮动,更没有人员伤亡。官府已经在准备各种救灾物资,发放到需要的百姓手中,第三日,青州知府的八百里加急又到了,更加详细地说明了受灾情况和救助情况。八百里加急里还有包氏的一封信,在信里提了求知学院的情况,想要先用官仓的粮食应急,然后再购买外面的粮食填补,请求御批。皇上马上提笔写御令,还说:“绮儿真是的,这点事还要专门说一声?她是堂堂郡主,还有我特准的先斩后奏之权,这么谨慎干什么?”在皇上的心里,其实挺想绮儿能够嚣张跋扈一回,他在后面顶着,看着那些人看不惯绮儿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做为皇上,他也想不论任何理由地庇护亲人一回。然而绮儿禀性温柔守礼,做过最出格的一件事就是坚持要嫁给上官翎风,其他时候大多在家相夫教子,明明是顶顶尊贵的郡主,却过着非常平淡的日子。皇上笑着摇头,很快写好了御令,命人用八百里加急送到青州。包大人对女儿的这番做法很满意,就算是皇亲国戚,也不能违背国法国规。他只是有些担心,按理说,小外孙每个月给他写的信该到了,现在都过了两天还没收到,会不会是出了什么事耽搁了?皇上想了想,对包大人说:“求知学院教化一方,功不可没。如今求知学院遭灾,我想让朝廷出两千两银子,以助求知学院修建。”他怕包大人不同意,只敢说了两千两。上官家是他们的亲家,若是因为避嫌没有任何表示,也说不过去。哪知道包大人想了想,却说:“为了彰显朝廷对学院的重视,不如拔五千两助求知学院修建。)±&鸿).特t小)=说-ˉ@网t< ?>更??a新¥=}最¢2ˉ全?·[发全国邸报,其他学院自然会努力办学,争起效仿之心,还可起一规定,每年资助一所学院修建。”朝廷有钱,办事自然底气就足。“好!”皇上大喜,连忙把户部尚书叫来,命他给求知学院拔款,又写了一封御令给青州知府,让他去求知学院颁旨。商量完正事,皇上就笑着说:“姐夫今天就留在宫里吃饭吧,荣儿昨天还闹着说要听姐夫讲故事,连饭都少吃了半碗。”是的,皇上的儿子就叫赵荣,小名荣儿。当初皇上翻烂了《说文解字》之后还是定不下来儿子的名字,只能求助于包大人。包大人考虑再三,最终给小皇子起名为赵荣。荣,意草木繁盛,意显贵,意兴盛,这是一个饱含期待的字。包大人听到小皇子想听他讲故事,也有些想他,点头同意了。皇上大喜,连忙命人往皇后那里传话,然后和包大人一起去栖凤宫。皇上和包大人在宫里商议的时候,求知学院里已经忙活得热火朝天。这次上官家全家出动,就连上官祖母也到了求知学院坐镇。先清理出一间教室,用作上官家女眷的休息指挥区,至于外面的那些活计,上官家的男人都忙得脚不沾地。晾晒,清理,整修,抹灰,全都忙得不可开交。求知学院很大,这时候清理整修起来也麻烦,不但上官家的下人全都用上了,还招了上百个人手,然而这些还不够,还在源源不断地招人。学院里的某个院子临时搭建了一个大棚子,垒了许多灶台,熬汤做饭一直没停。上官卫惜也挺忙活,专门向祖父申请了负责修整他的教室,得到准许后领了三个人开工干活:两个人在修补屋顶,一个人在抹墙。上官卫惜也没闲着,拿着抹布擦拭被雨水弄脏的桌椅,擦完一个就搬到外面晾晒,不一会儿外面就摆了好几张桌椅。正在擦着桌子,忽然听到方华和方妍的声音:“小舅舅!小舅舅!”“你们怎么来了?”上官卫惜回头看到他们,觉得惊讶。“我们跟着爹娘一起来的,来帮忙。”方妍回答,见上官卫惜擦得认真,兴致勃勃地拿起一块抹布,也擦了起来。¨c¨m/s^x′s′.¢n_e*t~“我也来擦。”方华也来劲了,也拿了一块抹布,开始干活。“太好了,咱们一起干,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