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多久,李霁便站了多久。
旁边的李康早就蹲在地上打起了瞌睡,地上还放着李霁准备的“拜师礼”。
儒家最讲究礼,所以他做了精心的准备,虽然人家不一定收自己,但是该做的功夫不能少。
门子见李霁在门外站了快两个时辰,依然不骄不躁,暗暗点头。
于是门子开口问道:“你来是想拜师的吧?”
李霁笑着回道:“不瞒门公,正是。”
门子己经五十多岁,看着李霁就想到自己的孙子。
见李霁求学态度如此诚恳,又开口道:“差不多散学了,我就自做主张,且先带你到后院,至于徐夫子收不收你,就要看他的态度了。”
李霁揖礼笑道:“小子多谢门公了,有劳。”
社学的后院是徐夫子住所,未得他的允许,学生是不能进入的。
果然,门子刚领李霁到后院,徐夫子也刚好让学生散学,回到了后院。
看到李霁时,徐夫子眼中有些惊讶。
门子躬身道:“夫子,这少年就是昨日来访的人,今日他说想拜师,己在门外站了快两个时辰,我便先带他进来了,请夫子见谅。”
李霁也忙见礼道:“见过徐夫子。”
徐夫子对门子摆摆手道:“无妨,你且出去。”
门子离开后,徐夫子又对李霁问道:“你想拜我为师?”
李霁恭声回道:“回夫子,是的。”
徐夫子打量了一番李霁,又问道:“你是何姓名,多大年纪?”
李霁回道:“我叫李霁,今年十五。”
徐夫子又问道:“之前在何处蒙学?”
李霁摇了摇头,回道:“不曾进过学堂。”
徐夫子闻言,微微皱眉,随后说道:“且随我来吧。”
徐夫子带着李霁进到后院堂屋中,屋内装饰简朴,却透着一股文雅。
徐夫子端坐在堂屋内的矮几后,李霁则定定地站着。
徐夫子又端详了一阵李霁后,复又提问道:“你方才说不曾进过学堂,但你己十五岁,是为何?”
在明代,孩童基本在五岁后便启蒙,再大也不会超过十岁,若是再晚,就很少会再进学堂了。
李霁恭声道:“回夫子的话,我西岁时,母亲曾教我认字写字,不过后来我五岁时,母亲过世,便只能自学。”
徐夫子皱眉又问道:“那你家中其他人呢?为何不送你进学堂?”
李霁回道:“我是庶子,母亲过世后,便与亡母的贴身妈子和一名小厮在偏院生活,因母亲故去后我言语较少,旁人觉得我痴傻,便……”
李霁稍稍卖了个惨,由此博取同情,不过也是这具身体原主人的真实境况,所以不算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