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海棠经雨透 > 分卷阅读118

分卷阅读118

婆以前也翻山?那可真是女中豪杰。·3!3^y!u′e.d·u′.~c~o,m/”

“这两天冷了些,我让秦叔找条厚毯来……您瞧我自己也裹着像粽子似的。”

他话不多,却总能接得恰到好处。阿婆被他逗得咯咯笑着,讲她年轻时如何上山砍柴、走几十里路赶集、一锄一锄挖出这块宅基地,又如何跟小花的爹是怎么成的亲。唠唠叨叨间尽是旧日光景。顾长渊就安安静静地听着,不催不打断,一句一句地认真应着。

黄小花每每站在门口,明明只是来接人,却总要站一会儿,等他们说完这一轮话,才慢慢跨进去。

顾长渊一听见动静就会回头,目光从灯影里缓缓落过来,清澈又温和,让人不自觉放轻脚步。

她总是先笑着打个招呼:“麻烦您了,顾先生。”

他便也轻声回一句:“刚煮了茶,路上凉,喝一口暖暖。”

她常是一身潮气的从山里回来,鞋底沾着泥,鼻尖泛着微红,接过茶盏时指尖都冻得发僵:“不好意思让您天天陪聊。?s-o·s^o¢x!s!w*.*c·o+m+”

顾长渊低低一笑:“阿婆话多,但有趣。我闲着,也是听听故事。”

她抿口茶,那点热意顺着茶水一路往下,渐渐让她每个毛孔都带上暖意:“今天又说红盖头?”

“说是借来的,今天才想起是邻村陆家姑娘的。”

黄小花嘴角一抽,忍不住笑出声。

告辞几句后,她一边搀着阿婆往回走,一边小声埋怨:“您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他都听您说几遍了。”

阿婆还理直气壮地反驳:“哪有啊?我又没跟小顾说过。”

她被逗笑了,笑里藏着一点莫名的心软与涩意。

他们院门口那块医馆的木牌下,一直挂着一盏红灯笼,每至傍晚都会被点亮。′5_4¢看/书¨ ,免.费+阅·读*有时她一身泥土从田里或山间走回来,山风吹得骨头都疼,一拐进小路,远远看见那盏灯晃悠悠亮着,便觉胸口一松,像是被谁轻轻接住了似的。

小村子里一向安静,鲜有外人踏足。如今忽然来了这么一行人,三个男人带着一个坐着轮椅的,一落脚便置办下了院子,还在门前挂了块“医馆”的木牌,院里院外拾掇得整齐清爽,柴垛码得齐,药架立得直,晨起有扫地声,晚来有灯火亮,像模像样,又不缺银钱,自然成了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人猜他们是逃兵改行的,也有人悄声说那位坐轮椅的八成是哪家世家的病公子,还有说是朝廷犯了事被流放来的……短短几日,关于顾长渊的身世版本已演变出七八种。村东头的刘婶说得最离奇,说他是宫里逃出来的皇亲,遭人陷害,才落得如今这般。听得几个大孩子瞪大了眼,回家后纷纷搬小板凳坐院里,学着他背脊挺直、目光清冷的模样扮“王爷”。

流言翻着花样地传,可终归敌不过日子一天天过去。

起初大家只是将信将疑,实在病得没法了才抱着试试的心思上门救急。直到亲眼见着那位闻大夫将村西头小林家的娃娃从高烧昏迷中救回来,又用几味药止住了老张头拖了三年的咳血,村民们的态度才渐渐松动。谁家有个头疼脑热,便不再犹豫,慢慢敢去敲那扇门了。

诊金不高,药也不糊弄,病轻病重皆尽心医治。更别说那个年纪不大却嘴甜又热心的小伙子沈昭,谁家篱笆倒了、井口塌了、门闩坏了,他总能搭把手。村人对这几位外乡人最初的防备与疑虑,便也在这些无声的琐碎中,悄然卸下了。

转眼到了中秋。

天气渐凉,村头树叶泛黄,风吹过时簌簌作响。有人开始想起在外谋生的亲人,念着要写封信寄去,可村里识字的本就不多,能动笔落字的更是屈指可数。几个大娘站在医馆门口张望良久,踟蹰半晌,终于有人抿着嘴鼓起勇气,低声问闻大夫能否代笔。

闻渊正忙着配药,眉头轻蹙,手中药铲未停,哪有这个功夫。不过未及回应,屋里便传来一阵轻微的轮椅声响。顾长渊从廊下缓缓转出,衣衫整洁,神色温淡。他看了看院中的情形,目光在几位大娘脸上略一停留,便温声开口:“我来吧,正巧闲着。”说罢便在一旁竹几前打开笔墨,摊好纸笺。

从那日起,晒药的竹席被挪到角落,腾出的空地支起一张小桌案,成了顾长渊的“写字铺”。

起初只是几个大娘来得小心,带着一篮鸡蛋或一包红薯,悄悄塞在桌脚下。后来胆子大了,连娃娃都敢蹲在门口听他念信,听那笔尖划纸的细声响,听那一封封心意在他笔下被细细捋直、慢慢展开。

顾先生长得好,坐姿端稳,说话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