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激战正酣的同时,德军侧翼意外遭遇了加拿大军队。加拿大军队的规模极为有限,人数稀少,犹如沧海一粟。他们的装备更是参差不齐,新旧混杂,与德军先进且整齐划一的装备相比,显得破旧不堪。从一开始,加拿大军队就深知自己面临的是一场几乎不可能胜利的战斗,但他们仍试图凭借一些临时匆忙构筑的防御工事,抵挡德军一阵,扞卫自己的尊严。
德军的先头部队是一支装甲分队,几辆坦克如威风凛凛的钢铁堡垒,气势汹汹地向着加拿大军队阵地缓缓驶去。加拿大军队的士兵们远远望见德军坦克那庞大而狰狞的身影,脸上瞬间写满了恐惧与绝望。他们的反坦克武器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十分简陋,仅有几门老旧的反坦克炮,这些炮身布满锈迹的武器,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不堪重用。而操作这些反坦克炮的炮手们,由于缺乏系统的训练,面对德军坦克的逼近,显得手忙脚乱,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
当德军坦克逐渐进入射程后,加拿大军队的反坦克炮终于开火了。¨x*s\c_m?s_w·.?c^o·m+伴随着几声沉闷的炮响,炮弹带着士兵们最后的希望射出。然而,由于炮手技术生疏,紧张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发挥,炮弹大多偏离了目标,只有一枚擦着德军坦克车身飞过,仅仅在坦克的装甲上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德军坦克对此毫不在意,依旧迈着沉稳的步伐继续前进,同时用坦克炮向加拿大军队的防御工事进行猛烈还击。
德军坦克炮发出的炮弹如流星般准确地落在加拿大军队的阵地上,瞬间掀起阵阵尘土和碎石。加拿大军队的掩体在炮弹的轰击下,被炸得摇摇欲坠,一些士兵躲避不及,被坍塌的掩体掩埋在废墟之下,只留下几声微弱的呼救声。
德军步兵紧跟在坦克后面,如狼群般迅速冲向加拿大军队。加拿大军队的防线瞬间陷入一片混乱,士兵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迷茫,开始四处逃窜。一名加拿大军官试图力挽狂澜,他挥舞着手枪,声嘶力竭地大声喊道:“坚守阵地,我们不能后退!”然而,士兵们早已被德军的强大火力吓破了胆,犹如惊弓之鸟,无人听从他的指挥,依旧不顾一切地四散奔逃。
德军士兵们如入无人之境,轻松地突破了加拿大军队的防线,随后对逃窜的加拿大士兵展开追击。加拿大军队在德军的猛烈冲击下死伤惨重,剩余的士兵们眼见大势已去,纷纷无奈地举手投降。德军顺利地继续向前推进,将加拿大军队原本占据的阵地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进一步巩固了在该区域的绝对优势,他们的旗帜在阵地上迎风飘扬,仿佛在宣告着胜利。
三、德军巩固占领区域的行动
随着对苏军和加拿大军队取得胜利,德军迅速在新占领的区域展开了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巩固行动。首先,他们对残酷的战场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清理。战场上,苏军和加拿大军队遗弃的武器装备杂乱地散落一地。德军士兵们穿梭其中,将这些武器装备一一收集起来,并进行仔细的整理分类。那些仍可使用的武器,如枪支、弹药等,被小心翼翼地集中起来,准备及时补充给前线作战部队,为他们的后续战斗提供支持;而那些已经损坏无法使用的武器,则被拆解开来,回收其中可用的零部件,以便在后方的军工厂进行再加工和利用,充分发挥其最后的价值。
与此同时,德军工程部队如同勤劳的工蚁,迅速而高效地行动起来。他们对占领区域内原有的防御工事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加固工作。士兵们先是加深加宽战壕,让战壕变得更加宽阔和深邃,为己方士兵提供更安全的掩护。在战壕内部,他们精心设置了更多的射击孔和掩体,这些射击孔角度巧妙,便于士兵们在隐蔽的情况下对敌人进行精准射击;掩体则坚固耐用,能够有效抵御敌方的炮火攻击。
不仅如此,德军还在重要的战略地点修建全新的碉堡。这些碉堡采用坚固无比的混凝土结构,犹如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堡垒。碉堡内配备了威力强大的重机枪和迫击炮,形成了一个个强大的火力支撑点。从碉堡的了望口望去,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周围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敌军来袭,就能立即给予其猛烈的火力打击。
为了构建多层次的防御体系,有效防止敌军的反击,德军在占领区域周围设置了重重防御障碍。他们拉起了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这些铁丝网纵横交错,如同一张大网,将占领区域紧紧围住。在铁丝网前,德军埋设了大量各式各样的地雷,这些地雷犹如隐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准备给靠近的敌人致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