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被从顶部和两侧降下的厚重钢板严密封锁,将闯入者困在其中,如同瓮中之鳖,等待他们的将是德军毫不留情的严惩。
与之形成鲜明且极具迷惑性对比的是2号方案。尽管2号方案才是真正决定战争胜负走向的核心登陆计划,但德军却处心积虑地将其营造出一种随意、低保密级别的表象,如同精心布置的诱饵,以此来迷惑敌人的视听,扰乱敌方的判断。¨s′o,u·s+o-u`2\0-2`5+.?c¨o*m?德军精心选定了古巴的巴哈马城作为2号方案的出发基地。在巴哈马城的军事基地里,一切看似毫无章法、杂乱无章,弥漫着一种看似松懈、实则暗藏玄机的气息。
文件存放的营帐周围,哨兵的巡逻间隔时间明显较长,且巡逻路线看似随意,毫无规律可言。他们的步伐显得有些散漫,眼神也没有那种高度戒备的紧张感,给人一种对文件保密性毫不在意、敷衍了事的强烈错觉。营帐的门锁只是一把普通的挂锁,这种在当地市场上随处可见的锁具,看起来构造简单,轻易就能被打开,进一步强化了这里没有重要东西的假象。整个营帐的防御布置,从外部观察,仿佛是临时搭建、随意为之,没有任何值得关注的价值,然而,这一切都是德军精心策划的伪装。
德国统帅部有意让基层德军在巴哈马城基地进行训练,并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向他们灌输这只是迷惑敌人的幌子,反复强调之后他们会被调去执行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关乎德国命运的1号方案。基层德军们对此深信不疑,他们在训练时,虽然也保持着一定的纪律性,但心中却认为这只是一场无关紧要、走过场的演练,真正重要的战斗还在后面等待着他们。他们在训练中,或许会偶尔抱怨训练的枯燥,却从未意识到自己正身处一场巨大阴谋的伪装之中。
在情报获取这场不见硝烟却惊心动魄的较量中,美军安插在德军内部的一名高层间谍发挥了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扭转乾坤的作用。这名间谍凭借着自身卓越的能力、过人的胆识以及长期的精心谋划,成功渗透到德军的高层核心圈子,成为了隐藏在德军心脏地带的一颗关键棋子。他身处德军高位,对德军的运作流程、人员关系、指挥体系以及安保体系都了如指掌,犹如熟悉自己掌纹一般。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他获取关键情报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便利,同时也让他时刻面临着暴露身份的巨大风险。
为了获取1号方案,他经过了漫长而细致的观察与精心布局。他深知1号方案的保密性极高,其安保措施犹如铜墙铁壁,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甚至将自己暴露在极度危险之中,招来杀身之祸。终于,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等待与谋划后,他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趁着德军一次高级将领会议召开期间,整个堡垒的守卫力量因会议的进行而相对分散,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会议的安保上有所转移。他凭借自己的高级通行权限,镇定自若地通过了一道道关卡,每通过一道关卡,他的心跳都会不由自主地加速,却又必须强装镇定,不能露出丝毫破绽。
在接近存放文件的密室时,他的神经紧绷到了极点,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如同在钢丝上行走的舞者,小心翼翼地避开偶尔巡逻经过的士兵。他的脚步轻盈而无声,尽量不发出一丝声响,哪怕是轻微的脚步声都可能引起士兵的注意,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密室中,文件被放置在一个带有复杂锁具的铁箱内。这铁箱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锁具由多个精密部件组成,需要特定的工具和高超的技巧才能打开。他事先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这种锁具的结构,通过各种隐秘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并准备了一套特制的开锁工具。此刻,他屏气凝神,将工具轻轻插入锁孔,开始进行紧张而细致的操作。每一次转动工具,他都全神贯注地感受着锁具内部的细微变化,凭借着敏锐的触感和丰富的经验,试图找到开锁的关键。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每一秒都充满了紧张与刺激,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却浑然不觉。经过一番艰难而漫长的努力,他终于成功打开了铁箱,迅速取出文件,用事先准备好的微型相机快速地将文件内容拍摄下来。完成拍摄后,他又小心翼翼地将文件放回原位,仔细检查是否有遗漏或异样,确保铁箱和密室恢复原状,随后悄然离开,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整个过程险象环生,稍有不慎便会暴露身份,面临生死危机,但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精湛的技艺以及坚定的信念,成功完成了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对于2号方案,美军通过一名在巴哈马城基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