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巴西的橡胶种植园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种植园提供先进的种植和加工设备,换取稳定的橡胶供应;与玻利维亚的矿业公司合作,用精密机床和工业机械换取钨矿。这些贸易活动不仅满足了德国军工生产的需求,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中东,德军与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签订了石油长期供应协议。为了保障石油运输线的安全,德军组建了"黑色方舟"护航舰队。这支舰队由积分兑换的驱逐舰、潜艇组成,配备了先进的声呐和雷达系统与新式火炮。声呐系统能够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准确探测敌方潜艇的位置,新式火炮则具有射程远、威力大的特点,能够对敌方舰艇进行有效打击。在大西洋与印度洋上,"黑色方舟"护航舰队多次击退盟军潜艇的袭扰。有一次,在大西洋中部,一支盟军潜艇狼群试图袭击德军的石油运输船队,护航舰队的声呐系统及时发现了敌情。驱逐舰迅速前出,利用新式火炮和深水炸弹对潜艇进行攻击,潜艇发射的鱼雷则被舰队的反鱼雷系统成功拦截。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盟军潜艇被迫撤离,运输船队安全抵达港口。当成功护送首批2万吨石油抵达汉堡港时,系统奖励积分2.3万,并解锁了核潜艇研发权限,这为德军的海军力量提升带来了新的契机。
随着军工扩张的推进,德军的军事实力得到了飞速提升。秘密兵工厂不断生产出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被悄悄地运往前线部队和战略储备仓库。然而,德军的这些行动也引起了盟军的高度警惕。情报部门传来消息,盟军开始加强对德国的侦察和监视,试图找出军工扩张的证据。一场围绕着军工秘密的情报战和反情报战,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激烈展开,而德国的军工暗战,也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的格局。
第西节 舆论攻防:信息战线上的激烈较量
新德国政府深刻认识到,在战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舆论的力量足以影响战争的走向和国家的命运。因此,民众事务署成立了专门的"真理之声"宣传部门,一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攻防战就此拉开帷幕。
"真理之声"宣传部门的首要任务,便是重塑德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他们利用积分兑换的先进广播设备,建立起了覆盖全欧洲的广播网络。在柏林的广播中心,巨大的发射塔矗立在城市边缘,发射着强大的无线电波。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德国的土地上,广播里便会响起悠扬的音乐,随后是播音员充满活力的声音,向听众播报德国的新闻。
宣传内容主要围绕占领区的重建成果展开。广播中,详细介绍柏林新落成的医院,这些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从积分兑换的高精度手术器械到现代化的检测仪器一应俱全。医生们在广播里分享救治患者的成功案例,讲述着德国如何在废墟上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体系。对于汉堡重新开业的工厂,广播则聚焦于工人们忙碌而有序的生产场景,介绍工厂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海外,为德国经济复苏注入动力。慕尼黑修复的学校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通过电波传递出去,展示着德国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新一代的希望。这些宣传内容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和平重建、摒弃纳粹"的新德国形象,试图改变国际社会对德国的固有看法。
然而,盟军并不会坐视德国在舆论战线上占据上风。BBC广播率先发起攻击,每天都会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