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他安然入睡,并且做个好梦。在梦中,他有时会回到那片月光下的古树,有时会见到那位神秘的怪和尚,有时则会看到无数奇异的景象,仿佛在向他揭示着某种古老的奥秘。
他尝试着按照记忆中怪和尚的模样,盘膝打坐,努力平复心神,去感受体内那股因菩提露而产生的微弱暖流。起初,他很难做到心无杂念,各种念头纷至沓来。但渐渐地,随着他越来越熟悉这种状态,他能够入定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在一次次的打坐中,他感觉自己的身体正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原本因为常年劳作而留下的一些旧伤,竟然不治而愈了。他的精力变得更加充沛,头脑也变得更加清晰。以前需要费力才能记住的事情,现在过目不忘。而且,他发现自己似乎能够隐约“看”到空气中流动的、一种极其微弱的、如同尘埃般的光点。老和尚说,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元气”或者“灵气”。
李素心中充满了惊喜。他意识到,菩提露不仅仅是一种能量补品,更像是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他开始尝试着引导那股微弱的暖流,在自己的经脉中运行。这个过程异常艰难,如同在淤塞的河道中开辟新的水路。他常常感到气馁,但他没有放弃。他想起了怪和尚的嘱咐,想起了佛门的教诲,想起了自己求取菩提露时的决心。
他白天砍柴时,会默默观察树木生长的形态,感悟其中的“生机”;夜晚打坐时,会努力体会内心的“空明”。他还尝试着将砍柴、挑水等日常劳作,也当作一种修炼。他用心去感受每一次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感受汗水流下的轨迹,试图在这些平凡的动作中,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韵律。
他的变化,村里的老人似乎也看在眼里。
“素娃子,你最近好像变了个人呐。”一天,村里最年长的张大爷,眯着眼睛看着正在劈柴的李素,感慨地说道,“感觉……眼神更亮堂了,身上也有股说不出的精神气儿。”
李素憨厚地笑了笑:“可能是前几天在山里淋了雨,病了一场,好了之后就觉得轻松些吧。”
张大爷点点头,也没再多问,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山里的事,深着呐。老祖宗说,敬畏天地,顺应自然,总是没错的。”
李素心中感激张大爷的善意提醒,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走正路的决心。他知道,自己所获得的奇遇,力量虽然神奇,但若心存邪念,必将招致灾祸。怪和尚那句“心存杂念,强取豪夺,反会招致祸患”的告诫,他一直铭记在心。
随着修炼的深入,他渐渐明白,菩提露给予他的,不仅仅是强大的能量,更是一种“净化”和“开启”。它净化了他身心的杂质,开启了他感知世界、领悟自然的门户。他所修炼的,似乎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神功,而是一种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大道。这与佛教强调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他开始尝试着将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他砍柴时,不再一味追求快和多,而是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既节省体力,又能充分利用木材。他与村民相处时,也更加耐心和包容,遇到矛盾纠纷,也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去化解。
他的善良和淳朴,加上这份潜移默化带来的气质变化,让他在村子里更受人尊敬了。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虽然话不多,但做事踏实、为人可靠的年轻人。
然而,李素心中始终有一个疑问:那位神秘的怪和尚,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要选中自己?那棵菩提古树,又到底是什么来历?还有,那天晚上遇到的黑狐,以及那三个地痞流氓,他们之间,是否也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这些问题,如同迷雾一般,萦绕在他的心头。他隐隐感觉到,自己平静的生活之下,似乎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索,正在缓缓地将他引向某个未知的方向。
一天夜里,他再次拿出菩提露,静静地凝视着。菩提露在月光下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仿佛一个蕴含着无穷秘密的世界。
“菩提露……菩提古树……文殊菩萨……”李素喃喃自语。
他决定,等自己修炼到有足够的把握,一定要再去一次五台山。他要找到那位怪和尚,问清楚这一切。他也要去亲眼看看,那棵传说中的菩提古树,是否真的存在。
他隐隐有种预感,自己的命运,或许早已和这片神秘的佛国圣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而那潜藏在平静生活之下的暗流,也终将有一天,会再次将他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