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婆媳之间相处得那叫一个融洽和睦,真真如琴瑟和鸣一般。府里上上下下,都将这一幕瞧在眼里,无不欢喜赞叹呢。”
贾母听闻此言,眼中瞬间闪过一抹明亮且欣慰的光芒,那原本就和蔼可亲的面容,笑意愈发浓郁,连连轻轻颔首,说道:“这可真是再好不过的事啊!我就知道,黛玉这孩子向来心思细腻如发,懂事且聪慧过人,自幼便透着一股让人见之忘俗的灵秀劲儿。虽说她父母远在姑苏,将她送来咱们府里,可这孩子的教养、品性,那当真是一等一的出挑,令人称赞不已。”
李纨忙不迭点头称是,神情真挚诚恳,附和道:“老祖宗眼光如炬,洞察秋毫,自然是不会看错的。林姑娘平日里待人,和气温婉,温柔可亲,恰似春日柔风,暖人心扉。且又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处理起府中事务来,更是条理清晰,井井有条,当真滴水不漏。就说前儿那场至关重要的家宴筹备,彼时太太事务繁杂,忙得不可开交,分身乏术之际,林姑娘二话不说,主动挺身而出,请缨帮忙。
老祖宗您是没瞧见,她安排得那叫一个妥帖周详,从珍馐美馔的菜品,到主次有序的座次,再到各司其职的人员分工,无一不是恰到好处,尽显心思缜密。待到宗亲们前来赴宴,见那宴席安排得如此精妙,无不是赞不绝口。
太太面上,自然也是倍儿有光彩,欢喜得很呢。想来正是从这些事儿里头,太太真真看到了林姑娘的能力与用心,这才彻彻底底地认可了她。”
贾母满意地微笑着,那眼神中满溢着对林黛玉深深的疼爱与赞赏,缓缓说道:“是啊,她父母虽远在姑苏之地,却将孩子教养得这般出色。如今黛玉既能与宝玉喜结连理,又能和她婆婆相处得如此和睦融洽,我这心里头啊,别提有多欢喜了,恰似那心花怒放一般。
往后啊,这贾府里,要是她们婆媳二人能始终这般齐心协力,相互帮衬扶持,我这老太婆也就没什么可忧心操劳的咯。”
李纨笑着回应道:“老祖宗尽管放宽心便是。有老祖宗平日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太太和林姑娘又皆是通情达理、明白事理之人,日后咱们贾府啊,定是愈发兴旺和睦,如那芝麻开花一般,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贾母微微颔首,目光悠然望向窗外那繁花似锦的庭院,思绪仿佛已然飘远,似乎已然瞧见了贾府在众人的用心操持与经营下,愈发繁荣昌盛,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的美好盛景。
二人正说得热闹,忽听得门外传来一阵轻柔细碎的脚步声,伴随着隐隐约约的笑语声,恰似微风拂过银铃,清脆悦耳。贾母与李纨闻声抬眼望去,只见王夫人与林黛玉两人手挽着手,笑意盈盈,如同一幅温馨美好的画卷,款步走进房来。
但见王夫人今日身着一件深紫色的绸缎旗袍,那绸缎质地精良,在阳光下泛着柔和光泽,上面绣着的精致缠枝莲纹,针法细腻入微,栩栩如生,仿佛那莲花正于微风中轻轻摇曳生姿。领口与袖口处,镶着一圈素雅的白色滚边,更添几分端庄大气之态。她发髻高挽,宛如巍峨的小山,斜插一支金镶玉的发簪,簪头雕琢精美绝伦,步摇轻颤间,更显雍容华贵之姿。
而林黛玉则是一袭淡粉色的绫罗裙,裙摆处精心绣着的灵动蝴蝶,仿佛受了这春日的召唤,下一刻便要振翅而飞,栩栩如生。外披一件素色的薄纱披风,那薄纱轻盈飘逸,恰似云雾缭绕,愈发衬得她身姿婀娜,宛如春日里最娇艳的一朵娇花,清新脱俗,楚楚动人。她头上梳着灵秀的发髻,仅用一支翡翠簪子固定,那簪子莹润剔透,愈发凸显出她的清新雅致,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下凡。
两人款移莲步,行至贾母跟前,齐齐优雅地福下身去,声音温婉动人,如同黄莺啼柳,说道:“给老祖宗请安。”贾母看着眼前这婆媳二人如此和睦亲昵,心中满是欢喜,忙不迭招手道:“快起来,快起来,瞧瞧你们俩,手挽手的,这般亲昵和睦,可真是让我这心里乐开了花,仿佛年轻了好几岁呢。”
王夫人笑着说道:“母亲,今儿个我和黛玉过来,一则是给您请安,二则呢,也是想跟您说,多亏了您平日里的悉心教导与言传身教,黛玉这孩子懂事又贴心,处处周到,我是愈发打从心底里喜欢她了。”说着,转头温柔地看向林黛玉,那眼中满是认可与疼爱,恰似春日暖阳,温暖而柔和。
林黛玉微微红了脸,如那春日里初绽的桃花,娇艳动人,轻声说道:“老祖宗,太太,都是黛玉应该做的。黛玉自进了贾府,承蒙老祖宗疼爱有加,太太关怀备至,才有了如今这般安稳顺遂的日子。黛玉心中,满是感激之情。”
李纨在一旁见状,笑着打趣道:“瞧瞧,这婆媳二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