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以及传导功能,将糟粕进一步变化并排出体外,完成人体对饮食物消化吸收的最后一个环节。若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正常,大便就能按时、顺畅地排出,维持人体肠道的清洁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反之,若大肠功能失调,就会出现便秘、泄泻等排便异常的情况,影响人体的健康。
主津:大肠主津也是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它能够吸收食物残渣中多余的水分,使糟粕逐渐成形,成为大便排出体外。这一功能体现了大肠在人体水液代谢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地吸收和调节水液,保证大便的正常质地以及人体水液的平衡。若大肠主津功能失常,如过度吸收水分可导致大便干结,而吸收水分不足则会出现便溏等情况,进而影响人体的消化和排泄功能。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之间同样存在着表里关系,具体表现为经络相通、功能配合。
经络相通:在经络系统中,肺经与大肠经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对应的经络联系。这种经络上的沟通使得气血能够在肺与大肠之间相互传递、相互影响,为二者之间的功能协同奠定了基础,也为疾病在表里脏腑之间的传变提供了经络学依据,例如,当肺经有热时,可通过经络传导至大肠,引起大肠传导失常,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等症状;反之,大肠实热之邪也可循经上扰于肺,导致咳嗽、气喘等肺部症状。
功能配合:从功能角度来看,肺主气司呼吸以及主行水,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能为大肠的传化糟粕、主津等功能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和良好的环境条件。肺气的宣发肃降有助于大肠气机的通畅,推动糟粕的正常传导;而大肠传导功能正常,糟粕能够顺利排出体外,也有助于肺气的肃降,避免浊气上逆影响肺的功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着人体呼吸、消化以及水液代谢等生理功能的协调稳定,一旦一方功能出现问题,往往容易通过经络和气血等途径波及另一方,出现肺与大肠同病的情况,体现了脏腑表里关系在人体生理和病理方面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