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光嘟了嘟嘴,不满道:
“他对师父对道观不敬,师父你为什么还要救他?”
李青云哈哈一笑道:
“顾子央姐弟俩眼光是短浅了一点,但所做之事当得起忠义二字,这样的人当然要救。”
瑶光沉默不语,只要一想起当年连元州那句人往高处走她就不舒服。
不过就像李青云说的,这对师姐弟确实算得上忠义之士,换做是她,就算心里不喜欢,她也还是会救。
思索间,李青云己经起身离开了。
瑶光正要追上去,李青云却背对着她道:
“去丹房替我看着火候。”
虽然明知道李青云这是在支开自己,但瑶光还是乖乖领命,去了丹房。
后院藏经殿内第二层,一扇靠北的窗户旁摆着一张西方书桌。
一位风姿俊秀不似人间之人的少年笔首坐在书桌边,手里拿着一支毛笔,正在全神贯注的抄经。
这件事他一日不曾间断地做了五年。
藏经殿三层楼,下两层内书架上那摆得整整齐齐的经书全都是出自这位少年之手。
少年正是李青云第一位弟子,也是青云观的大师兄,陈南华。
李青云轻轻走到陈南华面前,坐了下来。
此时陈南华才反应过来有人来了。
见是李青云,写完手底下那个字后这才不紧不慢的站起身,恭恭敬敬行礼。
李青云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
“抄到哪了?”
李青云拿来陈南华抄写的经书,随意翻看道。
陈南华端坐笔首,轻声回道:
“回师父,刚刚抄到您这几日所讲的《金光明经》,这本是草纲,等弟子修订完善后再上架。”
李青云轻轻点了点头。
放下书籍后又问道:
“你上山来多久了?”
陈南华眼神片刻凝滞,心中立即明白李青云的意思。
“弟子上山将近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