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接触到的政治课,杨山的计划也很简单:死记硬背,大不了把整本书都背会,答题的时候直接摘抄就好,不管对不对,至少不会犯错误。
课间休息时杨山和同学聊了聊,想要上一所他觉得不错的中专需要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五门,好歹不考俄语,可考中专的前提是各科成绩都达标,拿到初中毕业证,这让他很郁闷,看来俄语是不得不学了。
(没查到京城中考具体的考试科目,那个时代也没有中考一说,一般都是毕业考和升学考都是合并到一起的,但是外省的考试都是涉及这几门课,只是分值不太一样。本书设定中考要考5门课每门课100分,也是毕业考试,其他课有单独的毕业考试。至于5分制,在那个年代确实很普遍,全部转换成百分制要等到62年以后,本书为了避免混乱,直接用百分制,不会出现5分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至于上高中考大学,班上的同学都没啥概念,大部分人都会在读完初中后找工作,学习好的都是考中专。他们觉得上高中就是浪费时间,因为考重点高中的难度不比中专小,而上高中后还要经历高考,普通高中相对容易进,但是全班可能都考不出几个大学生。
红星中学也有高中部,但不是重点中学,所以大部分人都不太在意,只有那种家庭条件稍微好的,学习成绩不太突出的才会考虑上这里的高中。嗯,对,说的就是何雨水这样的。
“杨山,怎么不去吃饭啊,再不去打饭,食堂的菜就只剩下汤啦。快走!”常声跑进教室拉起杨山就往食堂走。
常声是杨山最好的朋友,两人同级不同班,家里人在屠宰场上班,所以杀猪的后代和放羊的后代在一起玩也很合理。
两人的相识源于一场班级间的球赛,常声脚下灵活、视野好、出球精准,杨山天生体力好,跑起来像驴一样,左右边线就是他一个人的赛道,纵横无敌,很有红星.贝尔.杨的感觉。两个人搭配起来迎战初三学长,依靠优势互补,居然踢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
常声是十足的体育运动爱好者,什么项目都感兴趣,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等都爱玩,只要叫他,他肯定去。学习成绩嘛,只能说是马马虎虎,不过据说他妈的文化水平不低,时不时的拎着鸡毛掸子给他补补课,倒也能跟得上。
相反原主杨山只爱踢足球,其他活动一律不参加。不过每次学校运动会,杨山依靠充沛的体能都是中长跑的赢家,这也是杨山少有的能为班级作出贡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