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睁眼瞎没什么区别。
小人也有小人的用处,况且每年科举出仕之人如同过江之鲫,但能鱼跃龙门者自有不凡的本事。
“父亲打算如何用他?”
“我想着,不若举荐他外放,去金陵做一任知府如何?吏部那边刚好空了这么个缺。
一来远离京城这漩涡,二来金陵也是咱们家的根基所在,有他照应一二,总归方便些。
等他在地方上经营几年,再调回中枢,如此咱家在朝廷里面也有了说话的机会。”
贾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金陵知府…
贾琮眸光微动。
这算是历史惯性还是命运使然?即便没有贾政参与,依旧让他补了这个缺?
修道之人顺则凡逆为仙,贾琮有心出手改变这盘中棋子的结局,不若就从这贾雨村开始。
“按察司副使吧,这贾雨村本就因恃才侮上被上司参了一本,革职为民,没必要为了他得罪人。
将他安到这个位置上也不违反吏部'回避原籍,同品对调'的原则。”
贾琮略加思索给了这个答复。
“不过,此人需得敲打一番,免得他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
将来在地方上惹出事端,牵连到我贾府这么个恩主的身上。”
贾赦闻言,脸上露出笑容。
“正该如此。”
数日后,贾雨村果然得了吏部公文,擢升金陵按察使司副使,正西品的地方大员。
他自是欣喜若狂,连忙备了厚礼,前来荣国府拜谢。
贾赦只在前面见了见他,说了几句场面话,便让他去后院见贾琮。
静室内,贾雨村恭恭敬敬地行礼,言语间虽然依旧难掩文人傲气,但眼底的那点谄媚之色却几乎毫不掩饰。
贾琮端坐不动,待他说完,才抬眼看他。
那目光清冷平静,却仿佛能洞穿人心。
贾雨村心头一凛,额角渗出细汗。
“贾大人不必如此作态,若尔真是个营私小人,今日你我也不必在此碰面了。
我听说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胸中一股浩然气冠绝当今。小可也曾仰慕许久,
不知大人可否出手演示一回,让后学末进开开眼界?”
谈笑间,贾琮剑指微动,一杯早就准备好的青瓷茶盏凌空虚度,缓缓落到贾雨村面前。
贾雨村心下一凛,知道这是对方在考验自己真实品行,如果自己不识趣不肯透露志向,最终后果恐怕不止新到手的官职丢了,还会平白让人看轻自己的师门传承,贻笑大方之家。
于是收敛脸上的谄媚之情,低头沉默半晌。
接着起身,表情肃穆,郑重其事三整衣冠,双手相握,拇指相扣,摆出象征 “以和为贵”的儒家执手礼。
胸口先是盈盈透露一点白光,继而满室生辉,隐隐有圣贤诵经之声缭绕: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政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而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
夫西民(农工士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
......”
“原来是永嘉学派、荀子门徒,受教了!“
自古以来,儒家门人有忠有奸,立场不同难辨真假。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各自都有一点底线或者说执着。
志同道合之辈,只要敞开胸怀,将自己养在胸口那点浩然气释放出来,与人一交。
便可以知道此人生平志向如何。
目前看来,贾雨村是个坚持性恶论,喜欢运用手段达成目的,道德底线比较灵活的投机者。
倒是可以一用。
“此去金陵,坚持本心,当好生做事,莫要忘了为官的初衷。
我贾家虽然施恩与你,但不会强求别人,适当照拂也就可以了。
若金陵本家有甚为难之事强求与你,不必理睬,来信报与我知即可。”
贾琮这话倒是让贾雨村心中诧异、大感意外,这世道还真有施恩不望报的好人?
“学生…学生当谨记教诲,日后定当殚精竭虑,为朝廷效力,为公府分忧。”
贾雨村连忙表态,漂亮话说起来又不要钱。
“在我面前不必如此,平白让人看轻几分。
面具戴久了,再想拿下来就不容易了。”
贾琮好心提点两句,堂堂西品大员,也是一方土皇帝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