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统计又用了几天,才开始正式分地!
这时候地分一二三等。`微?趣_小^税^旺* +哽/辛/嶵/全~
一等地不用说,那就是水田!也就是村子西边那块地。
地不大,每人三分。就是一等地了。
而二等地,就是南地,这块地是最大的,每人三亩。
三等地是北地。其实跟南地土质差不多。但是位置离村子远了点,所以定为三等地。
这时候农村可没有四轮子,也就是拖拉机。所以远近,非常重要。
这块地没南地大,每人两亩。
为什么分的都这么整呢。因为多余的部分,是村里的机动地。留着对外承包。谁家想多种就可以找村委会承包。
而包地的钱,用于村委会日常支出。
这样分,每人一二三等地,水田加上旱田,就是五亩三分地!
比如冯国隆家,一共七口人,水田两亩一分,旱田三垧半地!
而且位置上也有说道。比如南地你选离家近的。那北地的你就选离家远的!
而这时候以组为生产单位,也就是可以几家一组。
这个组跟谁组,村里是不管的,自愿的。
但这时候人都愿意抱团,基本就是一家哥兄弟,或者关系好的一起。
其实这个生产小组根本没持续几年,上边不管,后来也就自然而然的散了。¢咸¢鱼¢墈¢书-蛧¨ ¨埂¨鑫^嶵,全`
冯国隆家的这个组相对来说算是小的。
冯国隆家,李卫国家,张二宝家,姜天赐家。还有一个赵淑芬家。
张二宝把他丈母娘也带上了!
没别的,因为这几家在村里都是独一户,都没有哥兄弟或者姐和妹。
只是现在因为冯国隆他们小哥仨聚到了一起。
相对来说,最占便宜的不是赵淑芬家,因为他家李三疤拉虽然躺下了。但是剩下的三人都能干活,就连李青玉,种地也是啥问题没有。而且这小子种地干活整的还不错呢。
没办法,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以前他们家就指着生产队了。所以活干的相当不错了。
张二宝家全员劳动力。姜天赐家陈玲的身体现在也恢复不少了,来年也能干点轻巧的了。
而冯国隆家,冯家旺不能干活,冯国庆上学,还有两个上班的。占点便宜但是不多,因为他家有两匹马!
最占便宜的就是李卫国家了。
他家一个上班的刘金兰。李老爷子也不能下地了,那么大岁数了。李卫国这些年他也没下地干活啊!
都不知道他现在会不会了!
只有李明馨,年纪轻轻的一个姑娘,撑起了这个家!
因为几家人是一组,所以分地的时候也是挨着。¨搜.餿′暁^税′罔^ +更¨歆?罪¨快?
南地就选择了对着护秋的窝棚那块。以冯国隆家的地,正对着那个窝棚为中心,向左右两边延伸。
而北地,离家也都挺近的。
不得不说,权力,是一个好东西。
虽然李卫国现在的权力没有生产队的时候大了,但是村里人还是很给面子的,没有人因为这事乱嚼舌根。
毕竟李卫国这些年不仅没拿群众一针一线。做事也挺公道。不少人承他的情!
所以这地选的一点波折都没有。
就这样折腾了几天,地总算是分完了。时间也来到了十二月了。
这些天虽然不累。但是有点磨叽啊!
冯国隆说实在的,由于前世的原因,虽然不至于社恐,但是人一多,他就有点闹挺了。
而且冯建业上班,大哥也上班。这些事他还不能不参与。好在王桂兰跟赵秀萍也跟着忙活。
虽然这个时代东北还是男人主外,但是这时候老娘们出面一点毛病没有。
因为很多家都是男人上班呢,老娘们不去没人了啊!
分完地消停了几天。
李卫国把几家人召集到一起,开了小会。每家都出几个人,董玉梅陈玲赵淑芬也都来了。齐聚李卫国家。
没办法,自从生产队解散以后,李卫国也意识到,以后开大会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小会的主要讨论内容就是来年他们这个生产小组种什么!
由老实憨厚的张大河同志首先发了言,“种苞米吧!那玩意实称,主要是能吃还好吃。比高粱产量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