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黑科技手套,超维具现 > 第14章 航天员的月球生活

第14章 航天员的月球生活

心吧。你看这机械臂控制器,上面这个红色按钮就是启动防辐射屏障的,按下后,设备周围会形成一层能抵御宇宙射线的能量护盾。操作机械臂的时候,可得小心谨慎,千万别碰坏了其他部件。”?刘培强接过控制器,小心翼翼地操作起来。

机械臂缓缓伸出,精准地抓住冷凝水收集器的固定螺栓,开始缓缓转动。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警报突然 “嘀嘀” 轻响,培育舱的温湿度曲线出现明显波动。

王亚平赶忙看向全息屏,上面的红色预警十分刺眼。

她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忍不住笑出声:“原来是青稞苗在‘抗议’呢!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比预计高 8%,二氧化碳的消耗量都跟不上了。

按照咱们之前设定的参数,每平方米的青稞苗,在当前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应该消耗 20 升二氧化碳,可现在监测数据显示,实际消耗量己经达到 22 升,这就导致舱内二氧化碳浓度快速下降。”

王亚平立刻向航天司汇报:“航天司,这里是王亚平,培育舱出现状况,青稞苗光合作用效率超出预期,二氧化碳消耗加快,舱内浓度下降迅速,我们打算接入蓝藻培养箱调节,请求指示。”

通讯器里传出指令:“同意你们的方案,注意操作过程中的环境监测,确保系统稳定。”

刘培强听到这话,赶忙凑过来查看,结果一个不小心,撞翻了漂浮在一旁的记录板。

他慌慌张张地伸手去抓,那手忙脚乱的样子,逗得王亚平又是一阵大笑。

刘培强好不容易抓住记录板,说道:“正好,把咱们带来的蓝藻培养箱接进去。这些小家伙繁殖快、产氧多,就让它们给月球制造点氧气,就当是给广寒宫添一群‘氧气小卫士’。

蓝藻的光合效率极高,在适宜环境下,每克蓝藻每天能产生 5 到 10 毫升氧气。

咱们把它接入系统后,得密切关注培养箱内的温度、光照强度以及培养液的酸碱度,确保蓝藻能高效产氧。”

两人齐心协力,将蓝藻培养箱接入系统。

当夕阳(月球那漫长的黄昏)的余晖开始染红溶洞顶部的太阳能板时,两人的宇航服里突然响起大海那熟悉的电子提示音:“检测到你们在培育舱增加蓝藻模块,需要启动紫外线灭菌程序吗?”

王亚平对着空气比了个 OK 手势,说道:“启动吧,大海。记得给我们留半小时吃饭,今天可轮到老刘给大家做‘月面版’酸辣粉了。”

刘培强听到这话,兴奋地冲向食品柜。

可当他打开柜门,却突然愣住了:“酸辣粉调料包呢?该不会被你藏起来了吧?”

王亚平得意地晃了晃手中的塑料袋,里面的红油包在低重力下像团燃烧的小火球,鲜艳夺目。

她笑着说:“在地球时,你总抢我的麻辣香锅。现在轮到我保管调料库了,先把冷凝水实验做完,否则,休想拿到辣椒。”

溶洞外,幻影 X - 061 的探照灯缓缓扫过新竖起的气象监测塔,将两个蹦跳着搬运实验设备的身影清晰地投在月面上。

王亚平抽空看了看头盔里的时间,地球此时正是深夜,一片漆黑。

但此刻,月球基地里却是灯火通明,培育舱里的绿苗在灯光照耀下生机勃勃。

为深入探寻月球的地质构造与演化历程,他们紧接着迎来一项重要任务 —— 对月球土壤展开全面分析。

刘培强操控着机械臂,从月面采集回多份土壤样本,动作如同捧着稀世珍宝般小心翼翼地将其放置在高精度的显微镜下。

透过显微镜,他们仔细观察土壤颗粒的形态、大小以及矿物组成,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

王亚平则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土壤中是否存在特殊的矿物质晶体结构,这对研究月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与此同时,他们还运用先进的化学分析仪器,检测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试图探寻是否有地球上稀缺的元素存在,为未来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刘培强向航天司报告:“航天司,我们己开始月球土壤样本分析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元素检测,后续会及时汇报进展。”

航天司回复:“好的,注意仪器操作规范,期待你们的成果。”

王亚平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豁然开朗,所谓的科研日常,并非只有枯燥的数据和复杂的设备。

它更多的,是在机械臂的嗡嗡鸣响与同伴的嬉笑拌嘴中,让那些冰冷的技术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