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邓思瑶就带着父母参加家里的房子。?求°?!书D±?帮?ˉ~ *%免o费¥阅?读<
看到他们家有洗衣机、电视和冰箱,邓母越看越喜欢,“这个洗衣机可真好,能省不少事。冰箱也好,夏天吃不完的菜就放冰箱,也不会坏掉。”
邓思瑶笑道,“那我给你们每样买一台送到上海?”
“那么远,还是别折腾了。”邓母怕半道坏了。
邓思瑶想到这时候火车运输确实不方便,也就作罢。
邓父邓母爬到三楼,看到房间都空着,就问她,“你们一家五口只要两层就行了,盖这么高,干什么?”
“西楼气派啊。”邓思瑶笑嘻嘻道,“而且以后还可以弄个音乐室,买钢琴,小提琴,让他们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听着是不错,但邓母有一个问题,“这么多的房间谁打扫啊?你不会全让老六一个人负责吧?”
“他没那么多时间,他早晚要接送孩子,还要去工地给人做盒饭赚钱。”邓思瑶笑道,“房子会请村里的大娘婶子帮忙打扫,一周一次大扫除。”
邓母点头,“有人打扫就好。”
不过她还是道,“还不如请个保姆呢?这样既可以做饭,又可以打扫卫生,一举两得。”
邓思瑶失笑,“你以为我不想啊。老六不让。”
“为什么呀?可以减轻他的负担。又不让他出钱。”邓母纳闷。
“他不放心外人,非要自己照顾。”邓思瑶开铅笔厂赚钱时,九月那会儿,许老六要跟田喜一块卖盒饭,回来还得再做饭,太辛苦了。她提出找个保姆,许老六不同意。
可能是上辈子的阴影,他对孩子特别紧张。不放心交给外人照顾,总觉得外人不如自己贴心。
邓母咂舌,“你这孩子真是掉进福窝了。居然还有这么顾家的男人。”
邓思瑶哼了哼,“是他掉进我的福窝吧。因为我会赚钱,他才能安心待在家里,不用考虑那么多。+秒-章_节`小~说/网. ,更/新`最\快?”
邓母说不过她,“你俩好好过日子就行。”
正说着话,楼下有人喊,许老六上来提醒,他爸妈来了。
邓父邓母从上海过来,许老头自然要来这边看看亲家。
许老头跟邓父聊得很投机。主要许老头很欣赏读书人,尤其邓父又是高级技工,在那年月,上过高中,那就是知识分子。
邓母和许老太认识,聊些家庭琐碎事情。
双方倒是其乐融融。
翌日,邓思瑶还带父母去镇上赶集,也是改革开放后兴起的集市,买东西不需要票,但是要赶早,因为新鲜的东西早早就会被挑选走了。
他们满载而归,路过铅笔厂的时候,邓思瑶还指给父母看,“这就是我的厂。”
邓母咂舌,“好大啊。”
“也不是特别大。跟周围工厂差不多。”邓思瑶也没带她进去,就回了家。
等吃完饭,邓思瑶特地带父母去铅笔厂转悠。
因为过年,厂里的员工大多数都放假了,只有一个看门的大爷。
邓父进了车间,看到各式各样的设备,也是满脸欣慰,“这机器不错。产量很高吧?”
“对!三班倒的话,日产90万支。”邓思瑶笑道。
邓母好奇问,“你现在产品卖得怎么样?我看上海的文具店也有你这个牌子的铅笔。”
“国内和国外都卖,各占一半吧。”邓思瑶还指出,“现在往国外卖,可以赚外汇。而且还可以免税。”
国家为了挣外汇,也为了减免对国有工厂的冲击,出口能免不少税,所以现在许多工厂都想往外卖。
邓父邓母看着工厂车间一望眼不到头,几乎可以想象工人上工时的情景。
邓母叹气,“你弟媳妇的工厂开不出工资了。`p-i?n?g′f/a`n+w`x`w_.!c+o`m*”
邓思瑶奇了,“她不是玻璃厂吗?这厂还能倒闭?”
玻璃易碎,一般都是本地生产。改革开放后,它的影响应该很小才对。
“你弟弟是玻璃厂,她是服装厂的。”邓母叹了口气,“你看深圳有这么多服装厂,而且款式好,质量好,难怪都喜欢来这边拿货。我们上海本地的服装厂根本卖不过。”
邓思瑶想了想,“要不然让他们来深圳打工?这边好多工厂都招工。”
邓母诧异,“那怎么行!你弟弟还得上班呢。你弟媳妇一人打工,孩子怎么办?!”
邓思瑶心想:不是有爷奶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