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也就涨到五十。何文丽居然要五百。这也太贵了!
“哪儿人啊?”有人就七嘴八舌询问。
桃花婶告诉他们何文丽的老家。
众人就咂舌,“我听说她老家那边特别重男轻女。以前我还以为是假的,原来是真的。”
“我听说厂里来了许多外地小姑娘,全是十五六岁,这么小居然就背井离乡出来打工。这些父母心真够狠的。”
桃花婶点头,“对!不过那些姑娘年纪太小,何文丽己经十八了。她父母想让她嫁回老家,她不同意,就同意相看。她也想嫁给咱们本地人。但她是外地人,彩礼又要那么高,谁家乐意娶啊,所以就只能嫁给二婚的郭亮。”
如果没有一点毛病,人家年纪轻轻的姑娘为什么要嫁给郭亮,当后娘。
村民们唏嘘,“这两人也算般配。只要人踏实就行。”
“是啊,娘家离这么远,过年过节连节礼都省了。也不算吃亏。”
邓思瑶对村里的八卦一无所知,她回到学校后,就向导师申请进入招商局。
第一届毕业生,国家有优待,学校也会询问大家的意见,邓思瑶想去招商局,她的条件和能力足够,所以领导也就同意了。
等她忙完学校的事情,回到家,听说郭亮又娶了个媳妇,也没有太大反应。
这辈子总归跟许老六的上辈子不同了。
许老六却不像邓思瑶这么释然,“但是晴晴却过得不好。”
“郭大婶不疼她吗?”邓思瑶好奇问。
“不是,郭亮不喜欢她。后妈又对她没有感情。只能跟着奶奶生活。”许老六叹了口气,“这孩子没有父亲疼爱。”
“父母作孽,连累孩子。”邓思瑶揉了揉眉心,“好歹她还有奶奶疼。”
许老六想到上辈子老七的孩子。妈妈看到她就会想起葛翠莲,对孩子各种不喜。老七每次都护着孩子,跟妈妈吵架。
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待遇也会不同。
翌日,邓思瑶就去了铅笔厂。
厂里在忙广交会的订单,工人三班倒,管理人员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邓思瑶在车间看到忙碌的廖美芬,问她新生产线能不能忙得过来。
廖美芬颔首,“能!小姜刚开始当车间主任,我会指导他,生产进度肯定不会耽误。”
邓思瑶见她这么自信,见小姜确实游刃有余,松了口气,问她,“你现在住哪?”
“我己经找到房子了。户口也迁过去了。”廖美芬告诉她村子,“离你们村子有点远。那家是土坯房,我现在没时间,等工作不忙了,我打算盖个楼房,把孩子接过来。可能会买辆自行车当代步工具。”
邓思瑶笑道,“挺好的。”
说到盖房,他们家的材料己经全部买齐,房子也开始推倒重盖。许老六每天的工作除了照顾三个孩子,就是盯着盖房。
按照现有进度,至少要盖到八月份才能结束。
盖房的事情交给许老六,邓思瑶只忙学习和铅笔厂的事情。
等她回到学校,陆微微跑过来找她,递给她一个宣传单,“思瑶,我打算买套房子,钱不太够,你能不能借我一点?”
邓思瑶有点诧异,因为她之前问过,好像没有房子在售,她接过宣传单,才发现这时候居然有预售房。
上面写还标了价格,每平方米二百二十一元,分期付款,即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完工后各预收西成资金,所余两成资金,等竣工交付使用后收清。(来自新闻)
房子面积很大,最便宜的也要西万块钱。
陆微微把自己的情况说了,“我们只能凑出三万块钱。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是他转业给的津贴,还差一万。你这边能不能借我?”
她也知道借一万太多,但是他们现在挤在只有十五平米的单位宿舍,住着真的很不舒服。
邓思瑶颔首,“可以!我也想买,能买吗?”
“这个是干部住房,你没有购买资格,买不了。”陆微微还说,“听说许多干部家属打地铺排队去买。我们也未必能抢到。”
邓思瑶有点失望,她还以为自己也能买到呢。
陆微微见她想买房,就笑着安慰她,“你别着急,这批是专门给深圳的支援干部们建的,我听说下一批会放开,任何人都能买。”
邓思瑶眼前一亮,那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