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想你
九月初,皇帝第三次启程禄山封禅。t_我#的¨书{?城?]{ %?更D×新′#>最}ˉ全2这是黎穆之登基以来的第三次封禅。第一次是永元八年,大谟王朝第一次在北境的战场上取得胜利。那一年,霍予晚被封骠骑将军。而黎穆之,自诩边境平定,内政已修,便协同百官齐登禄山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封禅仪式。第二次,是永元二十一年。皇帝在禄山为太女举办成年礼,彼时黎穆之还亲自撰书《纪禄山铭》,并于禄山山顶立功德碑。而今,是她第三次登禄山封禅。没有人敢过问皇帝这一次举行封禅仪式的原因,只是在朝上得了命令后就立刻着手准备。而其中缘由,唯有黎穆之自己知道。她想去寻国师,助大谟王朝铲除妖邪。……此去禄山途中,皇帝的马车忽然被一群老弱妇孺拦住,在侍卫们举刀护驾时,这群衣衫褴褛的妇孺皆跪地哀呼。这百余名老弱妇孺的出现使得皇家的数十辆马车尽数被阻拦前行,不少官员和道路两边的百姓都在看热闹。而马车内的皇帝尚未露面。当侍卫准备动用武力驱赶时,坐在另一辆马车内的公主派身边侍女来阻拦,并询问跪地之人来此缘由。一番询问后,得知这些人皆是军中阵亡士兵的家属,因为被户部官员贪污抚恤金,多年来一直状告无门,便在今天冒死阻拦御驾,只求一个公道。为首妇人把她们手中提前备好的状纸,以及千余份领取抚恤金的文书一起递交给侍女。今日能赶来告御状的只有她们百余人,而未能来得,还有众多。所幸她们人虽未到,但证据文书都已交由她们转达。正当侍女转身准备把证据呈递给公主时,一直坐在马车中的皇帝终于露面。一身肃穆黑袍,皇帝站于百姓之间,一张张将那些证据看遍。越看,脸色越凝重。永元十一年,朝廷首次更改抚恤金制度,普通士兵每年发放抚恤金金额由原来的八十两,增长至一百五十两白银。¢d¢a¨w~e-n¨x+u′e′x*s¨w!.~c/o?m,永元十三年,金额再次提升为一百八十两。永元十五年,二百两。永元十七年,二百四十两。……永元二十六年,三百五十两。而根据这些士兵家属的证据显示,自永元十一年起,她们收到的抚恤金,只有三两。此后十多年,虽然朝廷的制度一直在提升,可她们收到的钱,却从未改变。三两,一个普通百姓也只能勉强的依靠紧衣缩食来度过一年。更何况,这些士兵的家属中,多是拖家带口的老弱妇孺。三百五十两,三两。百倍的差距。这还只是京城地区。更遑论,还有其他省份,地县。朝廷每年的阵亡名单上报的人数足有数十万。单是一年,被贪污的抚恤金便高达上亿两白银。怪不得国库空虚。而在场的官员和百姓自然也能算明白这个账。激烈的议论声不绝于耳。而秦尚书连带着户部其他官员也擦着脸上的汗从队伍后面屁滚尿流的跑到皇帝面前,两股战战跪地磕头。皇帝面色阴沉,却一言不发。她比在场的任何人都更要清楚这笔账的来龙去脉。可那个真相,她却永远不能将其曝光。良久,皇帝下令将秦尚书革职查办,户部其余官员也一并下狱。封禅仪式在即,行程不能因为任何事而耽误。户部上下共三百一十二名官员被全部关押大牢,其余相关事宜,等皇帝回京后再处置。秦尚书被侍卫拖下去时,恰经过骑马看戏的黎明笙身旁。注视着秦尚书那张毫无血色的年迈脸庞,她心中有些不是滋味,缓缓捏紧手中缰绳。她虽然对朝中政事不甚了解,可却是认识秦尚书的孙女。两人一起打过马球,虽然不像和寇乔那般熟悉,可仅有的几次接触中,黎明笙都记得那个少女的衣着打扮并不富贵华丽,为人也低调内敛,透过她,黎明笙也能猜到几分,秦家清廉。!x\4~5!z?w...c′o¢m/而两袖清风的秦尚书,会是每年贪污上亿两白银的主谋吗?她想不明白。……一连赶了半月的路程,队伍终于抵达禄山附近的行宫。封禅仪式于第二日举办,而今日已近黄昏,百官都已在行宫外驻扎休整。而在行宫内的一处偏殿,霍予晚正在陪黎煦之看书。此时已是初秋,窗外的晚风透着股凉爽。霍予晚在软榻上侧身半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