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孙策的军队出发后,就夺取这些郡县。
孙策察觉了陈瑀的阴谋,立刻派吕范、徐逸去海西攻打陈瑀,把陈瑀打得大败,还俘获了他部下官吏士兵的妻子儿女共四千人。《山阳公载记》里说:陈瑀独自骑马逃到冀州,主动投靠了袁绍,袁绍任命他为故安都尉。
《吴录》记载了孙策上奏表谢恩的内容:“臣资质浅薄,孤独地驻守在边境。陛下广施恩泽,连细微之处都顾及到了,让臣继承爵位,还兼任有名的郡府官职。承受这样的荣耀和恩宠,我实在担当不起。兴平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我在吴郡曲阿收到袁术呈上的表章,他任命我为殄寇将军;后来接到朝廷的诏书,才知道这是袁术擅自伪造的任命。我虽然马上就放弃了这个职位,但心里还是很惶恐不安。我十七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担心自己没有能力继承父业,害怕辜负了先辈的教诲。实在没有霍去病十八岁建立功勋、世祖刘秀手下将领年轻时辅佐君主那样的才能。我刚开始领兵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虽然才能低下、胆小怯懦,不擅长军事,但也想竭尽微薄的力量为国效力。袁术狂妄糊涂,作恶多端。我凭借朝廷的威严,奉命讨伐有罪之人,希望一定能献上捷报,来报答朝廷的任命。”
!臣裴松之按语:本传中说孙坚在初平三年去世,孙策在建安五年去世,孙策死的时候二十六岁,算起来孙坚去世时,孙策应该是十八岁,可这篇表章里说十七岁,这就对不上了。张璠的《汉纪》和《吴历》都记载孙坚在初平二年去世,这是正确的,而本传的记载有误。
《江表传》记载:建安三年,孙策又派使者向朝廷进贡地方特产,数量比建安元年那次多了一倍。这一年,朝廷下诏书改封孙策为讨逆将军,改封他为吴侯。
后来袁术去世了,他的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人率领部下想投靠孙策,可庐江太守刘勋半路截击,把他们全都俘虏了,还收缴了他们携带的珍宝返回。孙策听说这件事后,假意和刘勋结盟交好。
刘勋刚得到袁术的部下,当时豫章上缭的宗族百姓有一万多家在江东,孙策就劝刘勋去攻取这个地方。刘勋出发后,孙策率领轻装部队日夜兼程,突袭并攻下了庐江,刘勋的部下全部投降,只有刘勋和他部下的几百人投靠了曹操。
《江表传》记载:孙策接到朝廷的命令,要和司空曹操、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人一起讨伐袁术、刘表。军队整顿好正要进军,恰逢袁术去世。袁术的堂弟袁胤、女婿黄猗等人害怕曹操,不敢驻守寿春,就一起抬着袁术的棺柩,带着他的妻子儿女以及部下男女,到皖城投靠刘勋。
刘勋的粮食很少,没办法救济这些人,就派堂弟刘偕去豫章太守华歆那里请求买粮。华歆所在的郡向来缺粮,就派官吏带着刘偕到海昏上缭,让各宗族首领一起拿出三万斛米给刘偕。刘偕去了好几个月,才得到几千斛米。刘偕只好回去向刘勋报告情况,让刘勋派兵去袭击夺取粮食。
刘勋收到刘偕的信后,派兵偷偷进军到海昏城下。宗族首领们得知消息,把城空着全都逃跑躲藏起来,刘勋一点东西也没得到。当时孙策正在向西讨伐黄祖,走到石城时,听说刘勋轻率地去了海昏,就分派堂兄孙贲、孙辅率领八千人在彭泽等候刘勋,自己和周瑜率领两万人步行去袭击皖城,很快就攻下来了,俘获了袁术的工匠、乐队和部下共三万多人,还有袁术、刘勋的妻子儿女。
孙策上表推荐汝南人李术担任庐江太守,给了他三千士兵驻守皖城,然后把俘获的人都迁到东边的吴郡。孙贲、孙辅又在彭泽打败了刘勋。刘勋逃到楚江,从寻阳步行到置马亭,听说孙策等人已经攻下了皖城,就投奔西塞。到了沂县后,他筑起营垒防守,向刘表告急,向黄祖求救。黄祖派太子黄射率领五千水军援助刘勋。孙策又去进攻,把刘勋打得大败。刘勋和刘偕向北投靠了曹操,黄射也逃走了。孙策收编了刘勋的两千多士兵,得到一千艘船,于是进军夏口攻打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