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时间诡计
2008年10月20日,龙山县殡仪馆解剖室的冷风机发出低鸣。+新?完,本*神`站¢ *追`最′新!章-节^法医王琳戴着乳胶手套,镊子夹起胎盘样本凑近灯光,瞳孔在防护面罩后微微收缩:"妊娠周数不对。"她转头看向陈默,解剖刀在不锈钢台面上投下冷冽的影子,"按李红利说的,她9月中旬回家三天,但胎盘成熟度显示胎儿已12周大,误差最多一周。"
陈默的手指叩击着解剖台边缘,玻璃罐里的福尔马林溶液泛起涟漪。他想起昨天审讯李红利时,那女人涂着劣质口红的嘴唇不断开合:"我一年就回家几次,岚岚住校哪有机会......"她指甲上的红色甲油剥落过半,露出参差不齐的甲床,像她编造的谎言般脆弱。
"做骨龄检测。"陈默突然开口,"顺便查她的微量元素,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生长发育。"王琳挑眉,从冷藏柜取出郭岚岚的血液样本——血管里流淌的,是比同龄人更沉重的黑暗。
三小时后,刑警队会议室。投影仪亮着,骨骼x光片在幕布上投出青白色阴影。技术组小张转动鼠标:"骨龄显示14.2岁,比实际年龄小1.8岁,符合长期慢性应激反应特征。"他调出日历,红色圈圈标出2008年7月1日-8月31日,"暑假期间,郭岚岚被锁在阁楼,这是受孕窗口期。`l^u_o¢q`i\u.f_e?n¢g~.¢c^o¢m′"
"但李红利坚称7月她在家只待了两天。"检方代表林薇推了推眼镜,笔记本上写满批注,"如果胎儿是郭大海的,必须证明那段时间他有作案条件。"
陈默摸出郭大海的打工记录:"他在县城砖厂干活,每月15号发薪日会回家。7月15日他回过村,邻居看见他凌晨从阁楼下来,手里提着空水桶。"画面突然闪回走访时的场景——隔壁王婶压低声音:"岚岚奶奶说她犯了脏病,不能见人,每天都是大海给她送饭......"
午夜的审讯室里,李红利盯着桌上的骨龄报告,喉结神经质般跳动。陈默突然播放郭岚岚的录音:"他们把我锁在阁楼,每天只给一个馒头......爸爸身上有砖厂的石灰味......"女人的脸瞬间煞白,涂了发胶的刘海下,汗珠顺着鬓角滑落。
"知道胎盘是怎么形成的吗?"陈默突然转换话题,拿起解剖示意图,"受精卵着床后,绒毛会像树根一样扎进子宫壁。你女儿的胎盘位置特殊,"他的指尖戳中示意图右下角,"长在子宫后壁,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期仰卧体位——比如被锁在阁楼的小床上,动弹不得。¢1¢5!8?t+x`t*.-c?o¢m¨"
李红利突然暴起,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声响:"你们凭什么听那小贱人胡说!"陈默冷眼盯着她失控的模样,想起郭岚岚画的"有腥味的红被子"——那床被子上,检出17名男性的dna,却没有一丝反抗的纤维。
凌晨两点,法医实验室的离心机还在转动。王琳将郭大海的阴毛样本放入检测仪,屏幕上的dna图谱逐渐清晰。陈默盯着比对结果,指甲深深掐进掌心——99.99%的相似度,像一柄重锤,砸烂了所有侥幸。
"他们用"女儿诬陷父母"当挡箭牌,"林薇在预审庭上翻阅卷宗,"但科学证据不会说谎。"她调出郭岚岚的暑假作业:7月20日的日记里,用铅笔写着"今天爸爸来了,我装睡",字迹被反复涂抹,却在紫外线照射下显形。
法庭外的走廊,陈默遇见抱着卷宗的郭大海辩护律师。那人西装笔挺,皮鞋擦得锃亮,却在擦肩而过时低声说:"陈队长,妊娠时间线有争议,您确定要赌上警徽?"陈默停步,转身盯着对方的眼睛:"我赌的不是警徽,是一个女孩的人生。"
决战在10月25日的预审听证会上。李红利穿着藏青色外套,坐在被告席上,指尖不停摩挲衣角。王琳作为专家证人出庭,解剖刀般的证词划破谎言:"根据羊膜穿刺结果,胎儿基因型与郭大海完全匹配。结合胎盘成熟度、骨龄检测和受害者陈述,受孕时间可精确到2008年7月15日前后。"
"反对!"辩护律师起身,"仅凭生理指标无法排除他人作案可能......"
"是吗?"陈默当庭播放砖厂门口的监控录像,画面里郭大海穿着带石灰渍的工作服,骑着摩托车驶入村子,后座绑着一袋大米——那是7月15日清晨五点。"他当天在村里待了14小时,"陈默调出通话记录,"期间给李红利打过三通电话,内容都是"搞定了"。"
李红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