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前几天坐飞机的时候就她最淡定。说来也怪,就昨天半天的相处互动,陈默意外的觉得两个人很合拍。
难道说自己有倾向于受虐?回想昨天下午的相处,他发现已经被追着打两次了,这样想着,陈默有点难受的扭了扭头。
很快,众人下车,映入眼帘的赫然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山城博物馆。
学生人群中,自动分为了几个群体。毕竟都不认识,老师也在前面,再是社牛的人,此时也不敢胡乱造次。
走进馆内,众人一路惊叹着前行。很快,陈默就被一样东西吸引了目光,“盛水盘”,也可以称为“凤纹铜龠”,这个文物见证了东汉的时候王莽称帝,在建国元年(9年)正月初一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容量为一升(汉制一升约为现在200毫升)。盛水盘器底下刻着铭文隶书5行22字:“律斤衡兰,承水盘容一升,始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
看到它的时候,陈默脑海就浮现出从王莽新朝灭亡(23 年)到三国正式开端(220 年),相隔197 年的历史。以及三国时期分分合合的几十年...此刻陈默看的仿佛不是历史文物,而是泱泱中华的底蕴,是跨越时光的浪漫,是千年不熄的文明星火。
下午过来博物馆的时候陈默其实还有些不愿,他更想呆在房间内码字,毕竟那种类似于忘我的状态也是很难得的。但此时他只能说真香,一直对于古代史颇为好奇的他,在进入博物馆之后发现了很多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些文物对于他研究古代的发展和演变有很大的作用。
去年新三国播出后陈默也看了,他其实对于新三国感觉还可以。
老版的三国是高度忠实于原着,基本完整地呈现了原着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对原着中的经典段落和情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如 “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舌战群儒” 等,让观众能够通过电视剧领略到原着的精髓。
但也因为要全面呈现原着内容,剧情节奏有时较为缓慢,在一些次要情节上花费了较多时间,可能会让部分观众觉得有些拖沓。
而在陈默看来,新三国的剧情发展紧凑,在尊重原着基础上,对剧情进行大胆改编与浓缩,省略拖沓情节。比如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等重大战役情节连贯,让观众快速领略三国时期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和激烈的军事对抗,避免因冗长叙事产生疲倦感。
但比之老三国他的一些细节就容易被观众诟病。例如人物服饰、礼仪、道具等方面出现时代错乱,台词有时过于现代和口语化。诸如“曹操盖饭”“刘备奏乐”“马超四连”等等部分剧情处理流于表面,对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这次来到博物馆,陈默就发现了很多关于汉朝和三国的一些文物。诸如汉代陶俑、汉代画像砖、三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和青瓷。纸上得来终觉浅,亲眼看到历史文物之后,陈默对于汉朝和三国时期的一些社会等级、礼仪制度以及人们的日常活动心中都有了一些概念。
时间来到四点半,众人在门口集合。
这还是陈默第一次看到临川省此次竞赛的所有人员,粗略一数,大概有个几十号人。~优+品*小-税~旺* ′追?蕞?新+璋-洁,下午的时候因为是分车坐过来,先到的人先进去馆里参观,所以陈默并没有机会看到全部人员。
因为学校文科班阴盛阳衰,所以他也以为此次过来参赛的应该也是女生更多一点,但是仔细一看,却发现好像男同学更多。
“走了走了。”旁边,沈谦海出现,朝着陈默挥手。
车上,王哲和王炫亮凑在一起讨论着博物馆的所见所闻,旁边李璐璐正转头看着窗外,但仔细一看,却可以发现她的眼神空洞,耳朵正竖着偷听。陈默上车之后也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在他后面上车的依次是沈谦海,叶妍和马东。除了他们之外,车外又陆陆续续上来了一拨人,一边讲着方言一边兴奋的手舞足蹈。陈默仔细听了几句,确认应该是客家话,用爷爷奶奶他们的话称呼他们就是:北啊。
沈谦海走过来和陈默坐一块,说到:“陈默,这次出来有什么感受?”
“长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觉得博物馆陈列的并不是文物,而是千百年前的春夏秋冬。”
“哈哈哈,是吧,以后你考上大学了,也可以多出去走走,这世界很大,认识一座城市的最佳方式就是去逛逛它的博物馆。”
“老师,你大学的时候都去哪里玩过?”
“倒是没怎么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