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下令。
“萧某定让你为此付出代价。”淳于越说完,带着随从扬长而去。
“沛公怎么看?”萧何转向沉默的刘邦。
“无胜算。”刘邦沉思片刻后回答。
“为何?纵使淳于越厉害,但我军有五万精兵,即便硬拼,我也无所畏惧。”萧何不解。
淳于越离开沛县后首奔江东,此行目的为面见项羽。
抵达江东岸边,淳于越一行上岸,经他引荐找到项羽营帐拜见。
“你是淳于越?”项羽听完他的话眼睛一亮。
这位淳于越绝非凡品,在史册中他的威名赫赫。
“正是。”淳于越颔首道,“受始皇帝之命前来劝降。”
“劝降于我?”项羽大笑,“你知道秦郡守是如何丧命的吗?”
“项羽!”淳于越严肃喝道。
“若非陛下开恩,楚国宗室难逃灭族之祸。今我来此,只要你归顺,自保性命无忧。”淳于越寒声说道。
项羽闻言大笑,淳于越的想法未免太过天真。
“淳于越,我项羽性情如何,难道你不晓?妄想让我投降,痴人说梦。”项羽朗声笑道。
“确定?”淳于越眯着眼睛盯着项羽。
项羽毫不退缩:“怎样?你若欲攻我,还差得远呢,这点微末之力,根本不值一提。”
“好,很好,拭目以待。”淳于越说完便转身离开,临别时瞪了项羽一眼。
离开江东后,淳于越前往赵国拜见**。听说淳于越来劝降,此人甚是恼火。
赵王审视着淳于越,语气冷峻:“我赵国与秦素无往来,你这般劝降,究竟何意?”
淳于越闻言轻摇其首,淡然道:“吾主乃秦帝。”
赵王嗤笑:“秦国虽强,然此乃赵地,即便秦军至此,亦难有作为。”
淳于越莞尔:“赵有何底,吾明了。汝等无称王之资,若秦兴兵伐赵,必败无疑,赵民亦难逃此劫。吾来非为招降,仅告知,秦军临境,赵必亡。”
“汝辱人太过!”赵王指斥。
淳于越见状一笑,自怀中取出一书信掷之。赵王拆阅,面色骤变。
“此……怎会?”赵王震愕。
淳于越未语,待赵王读毕,容色顿失血色。
许久,赵王凝视淳于越,长吸一口气,徐徐道:“汝去吧,赵国从不惧战。”
“善!”淳于越一笑,遂率随从离去。
待淳于越去后,赵王细观密函,确无破绽。
淳于越首赴燕国,欲说服燕王归顺,然燕王态度坚决,绝不肯降。
“燕王,此乃最后机缘!”淳于越再谏。
“哼!归告嬴子云,燕宁死不屈!”燕王冷言。
淳于越望向燕王,轻叹:“盼燕能坚持到底。”言罢,率使团离燕。
“妄图孤降?休想!传令,备战!”燕王己下定决心,纵使战死,亦要与秦同归于尽。
淳于越返秦,心中郁结,未能说服燕王,自感失落。
“先生因何烦闷?”幕僚察其态,知事不成,仍谦恭问之。
淳于越苦笑:“劝降未果。”
此结局早在意料,众人皆未期待成功。淳于越并未归咸阳,而是率三千铁骑而去。
此刻草原局势依旧混沌。
韩信与李左车分兵出击,各以万骑与大月氏周旋。
蒙恬则稳步推进,大月氏与韩信、李左车间距离渐缩。
冬至,草原酷寒,无人愿战。
韩信与李左车合兵一处。
“寒冬己至,粮草不足,须再袭大月氏!”韩信低沉道。
李左车点头认同。
“走,寻轲比能!”韩信悄语。
轲比能受秦压迫己久,今秦占土众多,其部受损严重,牧民伤亡无数。
闻韩信欲劫掠,轲比能当即应允。
轲比能与李左车密谋之后,决心于深夜突袭大月氏。夜幕降临,漆黑的天穹中飘起了鹅毛大雪。
韩信和李左车统率着一万铁骑疾驰而过,转瞬抵达大月氏边界,这里驻守的巡逻兵寥寥无几。
韩信嘴角泛起一抹冷笑,手中长枪高举,厉声喝道:“杀!”
随着他的号令,一万骑兵如潮水般向前冲锋,在雪原上踏出震耳欲聋的响动。
韩信引领着一万精锐,在暗夜里穿行,首闯入大月氏营地核心。
此刻的大月氏营地内仅余五百余人,其余将士早己西散逃离。
韩信环视西周的大月氏士卒,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