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159章 东吴创业记:从江匪到帝王的逆袭之路

第159章 东吴创业记:从江匪到帝王的逆袭之路

处望风而降。他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换太守,自己领会稽太守,舅舅吴景当丹杨太守,堂兄孙贲为豫章太守,心腹朱治为吴郡太守,张昭、张纮当谋士 —— 江东版图,初现雏形。

孙策长得帅、爱开玩笑,性格豁达,特别会用人。不管是士大夫还是老百姓,见了他都愿意拼命。刘繇弃军而逃,各郡守望风而逃;严白虎拥兵万余,孙策却说:"这群山贼成不了事,收拾他们跟玩似的。" 果然很快平定。袁术称帝,孙策直接绝交;曹操想拉拢他,又是联姻又是封官,孙策照单全收,但心里门儿清 —— 谁也别想套路我。

建安五年(200 年),曹操跟袁绍在官渡死磕,孙策打算偷袭许都,迎汉帝。这招够狠,要是成了,历史可能改写。可惜天不遂人愿,他早年杀了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门客躲在江边报仇。′w¨o!d^e?b~o-o!k/s_._c_o/m*孙策单骑出门,遇到刺客,被射中面颊,重伤临终前,把印绶交给孙权:"带兵冲锋,你不如我;举贤任能,我不如你。" 年仅 26 岁 —— 江东大业,从此交给弟弟孙权。

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却只封孙策为长沙桓王,儿子孙绍为上虞侯。有人说孙权薄情,其实不然。孙策临终前明确让贤,孙权继位时根基不稳,若追封孙策为帝,难免引发继承权争议。但孙策打下的江东基业,终究是东吴立国的根本 —— 那个带着几百人渡江的少年,用短短九年时间,把江东从一盘散沙变成能与曹刘抗衡的势力,这份功绩,历史不会忘记。

孙坚、孙策父子,堪称东吴版 "创业二人组"。孙坚从砍海贼起步,靠猛打猛冲在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讨黄巾、斩华雄、破董卓,尽显忠壮之烈;孙策承父业,凭颜值、武力和人格魅力,短短数年平定江东,创下东吴基业。但两人都有致命短板:孙坚轻佻果躁,死于偷袭;孙策刚猛少谋,遇刺身亡 —— 成也硬核,败也硬核。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乱世创业,光靠猛冲不行,还得有谋略和隐忍。孙坚若不急于单骑探路,孙策若不轻视刺客,或许能走得更远。但历史没有如果,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他们的故事更具传奇色彩。从江匪到帝王,孙氏父子用热血和生命,在三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说的就是他们吧。

熹平元年(172 年)的钱塘江,阳光在水面上跳着金色的舞。17 岁的孙坚跟着父亲坐船去钱唐,远远看见一群海贼在岸边分赃,商人们吓得躲在船里不敢动。老父亲拽着他的袖子:"别惹事,咱们惹不起。" 孙坚却把袖子一甩:"等着瞧,看我怎么收拾他们。"

他抄起一把刀就上岸,一边跑一边比划手势,像在指挥千军万马。海贼们抬头一看,妈呀,这小子又是挥手又是吆喝,以为官兵来了,撒腿就跑。孙坚追上去,一刀砍死一个倒霉鬼,拎着人头回来,他爹当场看傻了 —— 说好的低调呢?这波操作直接让孙坚成了当地网红,郡里立马召他当假尉,从此踏上了砍人升级的不归路。

中平元年(184 年),黄巾起义闹得天下大乱。孙坚跟着朱俊去平叛,自带千把号兄弟,个个都是他在下邳攒的小弟。打到宛城时,黄巾军龟缩城内,孙坚扛着刀第一个爬城墙,兄弟们一看老大这么猛,嗷嗷叫着往上冲,直接把宛城砸了个稀巴烂。朱俊赶紧给朝廷写小作文:"孙坚这小子太猛了,建议升职加薪!" 于是孙坚当上别部司马,正式进入汉朝武官编制。

中平三年(186 年),张温带着孙坚去收拾董卓。董卓迟到不说,还跟张温甩脸子,孙坚看不下去了,偷偷跟张温说:"这老小子目无上司,按军法该砍头!当年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您得学他们立威啊!" 张温犹豫了:"董卓在陇蜀有威名,杀了他没人干活咋办?" 孙坚急得直跺脚:"您带的是王师,怕他个毛线!他三条罪状摆这儿,不杀他军法何在?" 可惜张温没敢动手,后来大家听说孙坚差点砍了董卓,都拍大腿:"可惜了,不然哪来后来的乱子!"

灵帝死后,董卓乱京,孙坚起兵讨贼。路过荆州时,刺史王叡以前瞧不上他,孙坚直接砍了;到南阳,太守张咨不给军粮,他摆了个鸿门宴,席间让主簿大喊:"南阳太守延误军机,砍!" 当场把张咨剁了。郡里人吓得发抖,从此孙坚要啥给啥。在鲁阳跟袁术会师时,董卓派几万大军来搞突袭,孙坚正跟手下喝酒,听说敌兵来了,边喝边指挥:"慌什么?等他们全到了再动,别挤着咱们兄弟。" 等敌军快到跟前,他才慢悠悠整队入城,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