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则早了两千年。
当长安狱卒发现,现在连给囚犯一碗热粥都算 "司法考核指标",才惊觉这位皇帝是来真的 —— 在他的治下,司法不是权力的刀,而是百姓的盾。
元康元年的祥瑞频发,成了刘病已的 "品牌营销盛宴":泰山凤凰集、未央宫甘露降、神爵万数飞过属县,每一次都被尚书台包装成 "帝王德政" 的证据。他心里清楚,这些不过是大气环流的巧合,却懂得借势搞 "企业文化建设":
福利捆绑营销:每次祥瑞必大赦天下,赐吏民爵帛牛酒,相当于给员工发 "节日礼包",提升企业归属感。神爵元年那次,连鳏寡孤独都额外加赐帛匹,堪称 "史上最暖祥瑞福利";
价值观输出:下诏 "禁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借祥瑞推行 "仁爱治国" 理念,比现代企业的 esg(环境、社会、治理)报告还早两千年;
历史绑定策略:复高帝功臣绛侯周勃等 136 家子孙爵位,追封张贺为阳都哀侯,将个人感恩升华为 "汉家天下共治" 的价值观,拉拢元老派系。
当百姓们在村口议论 "凤凰落在谁家麦田" 时,不知不觉中,"刘病已 = 天命所归" 的品牌认知,已随着赐酒的酒坛、赐帛的布帛,渗入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触讳犯罪" 的问题,让刘病已意识到 "个人 ip" 的局限性。当时百姓上书常因触犯 "病已" 名讳获罪,相当于企业 ceo 的名字成了用户投诉的障碍。他果断改名 "询",并大赦 "触讳在令前者",相当于企业 ceo 更名并清理历史负面舆情,还贴心地解释:"古天子名难知而易讳,朕更名‘询’,取‘咨询民意’之意。"
这波操作,既解决了民生问题,又展现了 "亲民 ceo" 的形象。当长安书生发现,现在写 "询问" 不用再避讳,不禁感叹:"陛下这招,比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实在多了。"
刘病已没有忘记当年的 "创业伙伴":
救命恩人组:丙吉封博阳侯,食邑千户,当年在郡邸狱为他换尿布的女囚赵征卿、胡组,都赐了田宅和 "养老津贴",相当于给早期投资人兑现股权;
培育恩师组:追谥张贺为阳都哀侯,让其弟子彭祖袭爵,在掖庭设立 "张贺纪念堂",打造 "感恩企业" 的文化标签;
旧友扶持组:史曾、许舜等旧友皆封列侯,连当年在尚冠里借他钱买饼的邻居,都得了 "郎官" 虚职,堪称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的典范。
这波操作,表面是个人报恩,实则是拉拢外戚与元老派系,构建 "刘氏核心朋友圈",比霍光时期的 "圈子文化" 更有人情味。
针对 "吏不明六艺,郁于大道" 的人才断层问题,刘病已启动 "茂材异伦" 选拔计划:
跨界招聘:不限官吏百姓,只要 "通文学,明于先王之术",都可由郡国举荐,相当于开放 "社会招聘 + 内部推荐" 双通道,连卖饼的小贩、耕地的农夫都有机会填表;
能力考核:入选者需通过 "策论 + 实操" 双重考核,比如治理流民、劝课农桑等,杜绝 "高分低能",考中者进入 "郎官训练营",轮岗锻炼后外派为县令;
储备机制:遣太中大夫强等十二人循行天下,一边存问鳏寡,一边考察吏治,发现 "茂材" 直接纳入 "储备干部库",形成 "发现 - 培养 - 任用" 的闭环。
当二十岁的颍川书生黄霸通过考核,成为最年轻的县令时,汉帝国的人才梯队建设,正式进入 "制度化培养" 阶段。
神爵元年的西羌叛乱,考验着刘病已的军事智慧。他没有像武帝那样大举出兵,而是玩起 "屯田 + 怀柔" 的组合拳:
赵充国屯田计:采纳赵充国建议,让六万士兵一边屯田一边戍边,"耕者得粮,战者得兵",相当于在羌人腹地建立 "军民融合产业园",三年后粮草自给率达 80%;
柔性收编术:设立金城属国,允许降羌保留部落自治,赐首领金印紫绶,甚至让羌人骑兵加入汉军,上演 "敌人变合伙人" 的戏码;
精准打击:只诛首恶杨玉、酋非,对胁从羌民 "既往不咎",还发放种子农具,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