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命令秦放不敢不听。
他马上放下手,出去买报纸去了。报纸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秦放走出了饭店,就见一个小伙子背着一个大包,里面装满了纸张,这些纸张上面也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片。此时,他正在吆喝,手里拿着报纸一个个的问。秦放立刻付钱买了一份。随即快速地来到了朱棣的面前。朱棣拿过手来,立刻就被这东西给吸引了。大明的纸张和印刷水平已经很高了,这得益于宋朝的毕昇。这也是为什么宋朝会出现那么多的文人,就是因为印刷术的提高,让书籍可以得到普及。书也就可以便宜了。大明的印刷水平,比宋朝又要好一些了。因此也才能够完成《永乐大典》这种巨作。朱棣对于这方面的印刷技术可以说是非常的了解的,大明的朝廷掌握着最顶尖的印刷技术。可是他看到这手里的报纸,朱棣还是有些震惊了。这活字印刷术的确是提升了,但一般来说,这个字还是4号大小就是极限了。因为如果再小一点,就容易出现蹿墨的情况,朱棣是深知这个情况的。当时他在编纂《永乐大典》的时候,还是觉得字大了点,因为字一大,就会用更多的纸张。一册也就会少许多的字,增加了页面就会增加重量等等。他就要求过,把字尽量弄小。可是四号就已经是极限了。但这个报纸上面的字,比《永乐大典》里面的字要小。大部分的是小了一个号码,是5号左右。里面一些打广告的字,还要更小。朱棣看着这些字,就能够想象,这印刷的水平有多高。他先看的是字,觉得震惊无比。他觉得这么高的印刷技术,当用来做些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才是。按理说,报纸的内容就应该非常的好才行。朱棣没有理会姚广孝他们的震惊。而是自己非常专注地看着报纸上面的内容。仔细看去,让他差点把之前吃进去的吃食给吐出来。“这~~~”“这么好的印刷技术!”“就用来印这些家长里短?”这个报纸上面密密麻麻就是谁家的鸡又掉了两只,悬赏抓偷鸡贼。什么小孩三岁会做七言诗了。那个少妇女子的发簪出现在了王大爷的卧室。招生招生,这里是阳光健身游泳学校!看起来五花八门的,不过都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朱棣对此不感兴趣。不过,倒是可以看出来,这些人的生活方式的确和京城不同,要自由许多。朱棣想看看那些更小的字,会不会有什么隐藏的惊喜。毕竟有的时候,越是有用的东西,越是要藏起来。结果这一看,朱棣更加傻眼。夫妻关系不和谐吗?试试这款药吧,全本草无副作用,保证妻子对你言听计从。高价回收各种珍稀古玩。手头紧,找信哥,低利息,高额度!就是些广告,乱七八糟。朱棣翻开里面一看,有些还有插图介绍,哪里的新房子开启了预售,名额有限,先到先得,什么马车拥有了高端享受等等。一大堆商业广告。朱棣只是大致能够理解,只不过,他不能理解的是,商业行为都可以这么明目张胆的打广告了吗?这个地方当真是思想开放啊。正想到这里,他就看到了,之前小厮提到的什么阳光城中心校。是一则数据统计。里面详细的记录了阳光城这些年扫盲运动的成果。目前扫盲率已经达到了100%,强制扫盲得到了阶段性的胜利,就算是有残疾的人,或者是七老八十的老人,都实现了基础扫盲。都可以认识日常所用的二千多个汉字了。 朱棣看到这里,不由得抬头看了樊忠和秦放一眼。“你们两个倒是该去扫扫盲,你们看看,连这里的残疾人都比你们有文化!”其实,朱棣自己的识字量,都不一定比得上这里的普通人。朱棣看到这个数据,也算是知道了为什么这里的小厮都会读书写字了。只不过,他觉得这似乎是有些浪费人才。这些人都会读书写字,可却没有办法全部当官,他们会不会心理不平衡啊。就像这个小厮,在这里干这种又苦又累的活,他会写字读书,去其他地方给人教教书,写写信,不也是可以过活的吗?他哪里知道后世的人都读过书,也不一定都能当大官,只不过大家都有文化了,才更有利于朝廷的管理,不会被几个文人一忽悠,就跟着乱来了。这一点,朱棣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