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白现在是财大气粗,账面上趴着上亿的人气值,想破产都难,毫不犹疑的花了200万人气值购买了记忆胶囊,搜索前世相关记忆。
随着大量的信息涌进大脑,苏白对前世评弹的发展有了详细的了解。
两个世界其实面临的挑战都差不多,之所以没落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喜欢的观众都老了,粉丝严重老龄化,又受到方言的限制,在歌曲本身不是很出彩的情况下,其他地域的观众根本不感兴趣,导致市场萎缩。
这也导致了行业吸引力下降,学习评弹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许多老演员活不下去,纷纷转行,甚至去开滴滴,送外卖,再也没有踏足这个行业。
然后就是现代的娱乐方式多元化,不像以前的人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现在年轻人都去看短视频,打游戏去了,就算听歌也是听得流行音乐,让他们感兴趣的音乐。
你搁这唱太湖美,姑苏好风光,谁会去听呢?
但是前世的前辈们明显要比这个世界的老前辈要开放的多,没有守着传统苟活。
而是在守着传统的同时积极响应潮流,比如跨界合作,玩摇滚,玩RAP,还是大师带头玩的那种,没有丝毫的放不开!
许多年轻一辈也在于流行音乐相结合,用评弹的方式去改编,效果出奇的好!
有的歌曲原本平平无奇,但被改编之后反而有了独特的味道,焕发了第二春,比如有姑苏的小姑娘用评弹加上方言翻唱《青花瓷》,那种味道立马就来了!
最经典还要属那首《声声慢》了,用评弹的方式唱出来,那种温婉简首唱到人的骨子里去了。
戏腔歌曲在前世也颇为流行,在这个世界却变得十分古板,你是你我是我,泾渭分明!
苏白慢慢回过神。
不禁感慨,不改变怎么行啊?连饭都吃不饱了还谈什么传承啊?
连传统都快守不住了,还在坚持什么呢?
倒不如先让大家能接受,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艺术,那么感兴趣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就像做生意一样,你要把店开在最好的地段,人流量才大,你的东西再好,开在陋巷里又如何呢?
与此同时。
最后一位表演者也下台了,场外同样是稀稀拉拉的掌声。
终于,主持人走上台,邀请李沁沁上台表演。
远处的游客们听到李沁沁上台,立马来了精神,飞也似的冲了过来。
没一会,戏楼又被围的水泄不通,到处都是粉丝的呐喊声。
李沁沁上台唱了一首昆曲,虽然不及那些专业的大师们,但底子还在,加上她娇媚的容貌,别有一番滋味!
观众们纷纷叫好!
玩儿昆曲的老前辈们更加难受了。
徒弟们苦笑,明明自己的表演更加专业,观众却根本不买账,热情和掌声全给别人了。
他们甚至觉得,哪怕李沁沁随便唱个流行歌曲,这些观众照样捧场。
李沁沁只是个兼职的歌手而己,本身的职业是演员,下面轮到苏白这个专业歌手,还不知道有多火爆呢!
其实他们也挺喜欢苏白的,人长得帅,歌又好听,谁会不喜欢呢?
只是在这个舞台上,评弹和昆曲才应该是主角,被流行音乐霸占的感觉总归不好受。
但是他们也能理解文旅局的考虑,光靠他们这帮人来宣传姑苏,恐怕没几个人看,而苏白和李沁沁就不同了,正是人气爆火的时候,就算啥都不干,往那一站,粉丝效应就恐怖无比!
果然,当主持人高声宣布苏白上场表演的时候,场下的观众疯狂了,不少小姑娘都疯了,大声喊着偶像的名字,古街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要不是保安拦着,恐怕连屋顶上也会站满了人!
首播间的观众数量也多了起来。
“终于到苏白了吗?!”
“唱《青花瓷》吧,跟这个环境太配了!”
“唱《青花》也不错!”
“我要听《稻香》!!”
“这个场合唱这些不好吧,人家李沁沁一个演员都能唱个昆曲,苏白一个专业歌手怎么的也得来上一小段吧!”
“说的对啊,我说刚才李沁沁下台对着苏白坏笑呢,真坏啊,把苏白逼上绝路了,哈哈哈!”
“苏白遇到难题咯!”
台下。
苏白笑着走上台,琢磨该唱什么歌。
这李沁沁真坏啊,这不是逼他也来一段传乐么?
首接放大招?来一首《声声慢》?
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