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贾政欣慰地点头,正要说话,忽听外面一阵骚动。只见赖大匆匆进来禀报:"老爷,宫里的夏太监来了!"
众人慌忙起身相迎。夏守忠捧着圣旨迈入祠堂,尖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贾母仙逝,朕心甚悯。念其教子有方,特赐御书'母仪垂范'匾额一块,着工部协助修建贞节牌坊..."
贾环跪在众人中,听着这道意料之外的圣旨,心中豁然开朗。原着中贾府被抄时,夏太监可是第一个来索贿的。如今皇帝亲赐匾额,说明贾府在朝中的地位已然不同。
五、环三爷的思量
夜深人静,贾环在书房展开一幅白纸,提笔写下"贾府兴衰考"。他详细列出原着与现下的种种不同:
"一、元春未逝,仍为贤德妃;
二、结交北静王、南安郡王等实权人物;
三、族学兴盛,已有举人三名;
四、置办实业,有织坊、药铺等进项;
五、清理府中蠹虫,节省开支..."
写着写着,他的笔尖突然顿住。窗外的桂花树上,一只夜莺正在啼叫,声音清亮悠远。贾环想起去年中秋,贾母坐在桂花树下听他们兄弟吟诗的场景。那时老太太笑着说:"咱们家的孩子,一个比一个出息。"
一滴墨汁落在纸上,晕开成一个小小的圆点。贾环忽然明白,自己这些年潜移默化的改变,就像这滴墨一样,看似微小,却能让整张纸都变得不同。
他继续写道:"命运之变,始于微末。秦可卿之存活,使宁府不颓;除马道婆,杜绝后患;兴族学,培植人才;助元春,稳固靠山..."
六、宝玉的转变
清晨,贾环去给贾母上香时,发现宝玉已经在灵前跪着了。这位往日最重仪表的公子,如今胡茬凌乱,眼下乌青,显然也是彻夜未眠。
"二哥。"贾环轻声唤道。
宝玉回过头,眼中布满血丝:"环弟来了...我昨夜梦见老祖宗,她说..."
"说什么?"
"她说让我别再痴顽了。"宝玉苦笑道,"说贾家儿郎该有担当..."
贾环在他身旁跪下,递过三炷香:"二哥可知老太太最后与我说了什么?她说宝玉心地纯善,只是需要人引导。"
宝玉的手微微发抖,香灰落在他的手背上也不觉得烫。良久,他轻声道:"环弟,我想去族学教书。你...你能帮我吗?"
贾环看着这个曾经沉溺风月的公子,如今眼中竟有了坚毅之色,心中不由感慨万千:"二哥肯去,族学的孩子们定会欢喜。"
七、凤姐的心事
午后,贾环路过凤姐院子时,听见里面传来低泣声。他犹豫片刻,还是轻轻叩门。
平儿开门见是他,连忙擦泪行礼:"三爷..."
"二嫂子怎么了?"贾环问道。
里间传来凤姐沙哑的声音:"是环兄弟吗?进来吧。"
贾环进屋,只见凤姐素服散发地靠在榻上,面前摊着几本账册,眼睛肿得像桃子似的。
"二嫂子这是..."
凤姐勉强一笑:"算账呢。老太太走了,这些年的亏空得补上..."说着又掉下泪来,"从前总觉得老太太管得宽,如今才知道...没有她老人家坐镇,这家里..."
贾环心中了然。原着中凤姐就是在贾母死后变本加厉地敛财,最终导致贾府被抄。如今看她这般情状,显然是真心悔悟了。
"二嫂子别太自责。"贾环温声道,"老祖宗临终前还说,凤丫头最是能干,只是性子急了点。"
凤姐闻言,哭得更凶了:"我...我对不起老太太..."
八、命运新篇
深夜,贾环登上了荣国府最高的望月楼。秋风飒飒,吹动他的衣袍。放眼望去,整个贾府笼罩在皎洁的月光下,屋宇连绵,气象万千。
他想起原着中贾府被抄时的描写:"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而眼前这派兴旺景象,与那凄惨结局简直天壤之别。
"三爷好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