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穿成康熙七阿哥后咸鱼翻身了 > 第131章 堵不如疏

第131章 堵不如疏

变化,悄然发生。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woshucheng.com

首先动起来的,是那些几乎失去一切的灾民。

当“以工代赈”的告示张贴出来时,许多人是不信的。

“做工给饭吃?还给钱?哪有这等好事?”

“怕不是官府骗咱们去做苦力,到时候连口粥都喝不上!”

然而,当第一批壮着胆子报名的灾民,真的领到了粗粮馒头和简陋的工具,被组织起来,前往指定的地点开始清理河道、挖掘引水渠时,观望的人群沸腾了。

“是真的!真的给吃的!”

“走走走!有力气就能活命!”

绝望中滋生出求生的渴望,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成千上万的灾民,放下了茫然,拿起了铁锹、扁担。泥泞的河滩上,不再只有哭声和呻吟,而是响起了号子声、挖掘声,以及……一种名为“希望”的声音。

与此同时,另一批精干的吏员和熟悉水文的老河工,则带着罗盘、标尺,乘着小船,在湍急的河流与被淹没的土地间穿梭。他们按照胤祐奏折中提到的方法,测量水位、流速,勘探地势,绘制更精确的水文地图。

“这里地势低洼,可作为临时滞洪区!”

“那处旧河道,可以重新疏浚,引导部分水流!”

“此处堤坝不可再加高,需在其后修建减压坡,引水入洼!”

一个个基于实地勘测的方案被提出,迅速取代了以往“哪里决口堵哪里”的笨办法。

“堵”与“疏”开始真正结合。在加固关键堤段的同时,新的分洪口被小心翼翼地打开,导流渠也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延伸。浑浊的黄河水,一部分被引导至预定的洼地、湖泊,暂时储存起来,减轻了主河道的压力。

时间一天天过去,效果逐渐显现。

一些原本水位居高不下、岌岌可危的堤段,压力明显减缓。下游一些受灾较轻的地区,积水甚至开始有了肉眼可见的下降。

更重要的是人心的变化。

参与“以工代赈”的灾民,虽然辛苦,但能填饱肚子,甚至还能攒下一点微薄的工钱,脸上渐渐有了生气。看着自己亲手挖掘的沟渠引导走了泛滥的洪水,保护了更多的田地和村庄,一种参与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大规模的人群被有效组织起来,也极大地减少了流民可能引发的骚乱。

某日,黄河上游又降暴雨,新的洪峰即将抵达。

沿河官吏百姓无不心惊胆战,若是按照往常,这又将是一场浩劫。

河道总督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台上,手心全是汗,目光紧盯着远处浑黄的滔天巨浪。

“开分洪闸!”他嘶哑着声音下令。

随着巨大的木制闸门被费力拉开,一部分汹涌的洪流咆哮着冲入新开挖的分洪河道,向着指定的滞洪区奔腾而去。

主河道的水位猛地一滞,虽然依旧高涨,却没有像预想中那样瞬间冲垮堤坝!

“守住了!守住了!”岸边传来百姓们狂喜的呼喊声。

河道总督紧绷的身体骤然一松,几乎瘫软在地。他望着那被成功分流的洪水,浑浊的老泪纵横而下。

“七贝勒……真乃神人也!”他喃喃道,语气中充满了敬畏。

千里之外的京城,乾清宫内。

康熙帝看着河道总督等人雪片般飞来的奏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堵不如疏,疏堵结合’……‘以工代赈,化灾为力’……”康熙轻轻念着奏报中的词句,目光深邃,“胤祐此子,身在书斋,心怀社稷,其见识,竟远超诸多老臣!”

他将奏报递给梁九功:“传阅诸位皇子及大臣,让他们都看看,何为真正的经世济用之学!”

奏报在朝臣手中传阅,引起的震动不亚于当初胤祐上奏之时。

那些曾对胤祐之策心存疑虑甚至轻视的官员,此刻脸上火辣辣的,心中更是翻江倒海。

事实胜于雄辩!

七贝勒胤祐,这位一首因体弱而被忽视的皇子,凭借一份奏折,不仅为肆虐的黄河找到了一条新的治理思路,更以其远见卓识,在无形中重塑了朝野对他的认知。

而胤禛,在看到这些详述治河成效的奏报时,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欣慰的弧度。他抬头望向宫外,仿佛能看到七贝勒府的方向。

七弟,你果然没有让皇阿玛失望,更没有让我失望。这储位之争的棋局,因你的存在,己然增添了太多不可预测的变数。

这仅仅只是开始。胤祐那份奏折,如同投入池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