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元年腊月,淄青节度使府的地牢里,腐臭味混着血腥气让人作呕。+x\d·w¨x.t^x,t¨.`c?o-m,李怀玉蜷缩在发霉的稻草上,指甲深深抠进石墙,数着墙上第37道抓痕。远处传来更夫打更声,他望着头顶巴掌大的天窗,呵出的白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凝成霜花。
\"兵马使还撑得住?\"狱卒踢了踢牢门,铁锁链哗啦作响,\"节度使说了,明日午时问斩。\"
李怀玉攥紧衣角,指节发白。三天前,他还是叱咤沙场的淄青兵马使,姐夫侯希逸的左膀右臂。可不知从哪传出的谣言,说他勾结叛军图谋不轨。此刻,他望着墙角用碎石堆起的小佛塔,那是他这半个月唯一的寄托。
寒风从石缝灌进来,吹得他浑身发抖。?_§如°<:文\网& £!首-?§发t+±恍惚间,他又想起出征前妻子塞进行囊的护身符,还有年幼女儿抱着他大腿哭喊\"爹爹早点回来\"的模样。泪水混着血水滴落在佛塔上,突然,一个空灵的声音在头顶响起:\"李怀玉,你的富贵时刻即将到来。\"
他猛地抬头,地牢里只有摇曳的油灯和自己的影子。\"谁?\"喉咙发紧,声音沙哑得可怕。四周寂静无声,唯有老鼠啃食木梁的沙沙声。再次闭上眼,那声音又清晰传来:\"你若看到墙上有青鸟鸣叫,那就是你富贵来临的信号。\"
鸡鸣破晓时,李怀玉顶着黑眼圈盯着墙面。突然,数十只比麻雀略大的青鸟扑棱棱落在墙头,靛蓝色的羽毛在晨光中泛着奇异的光泽。?x-q^k-s¨w?.\c^o′m′它们齐声鸣叫,声音清脆得像是金石相击。李怀玉踉跄着扑到牢门前,铁栏杆被他摇得哐当作响。
与此同时,节度使府正厅里,侯希逸摔碎茶盏:\"反了反了!三军竟然要我交出李怀玉?\"他望着堂下跪着的部将,额角青筋暴起。窗外传来震天的喊杀声,士兵们举着火把,将府衙围得水泄不通。
\"节度使!再不放人,兄弟们就...\"话音未落,府门轰然倒塌。乱军如潮水般涌入,领头的裨将一刀砍断地牢锁链:\"李大人!三军请您主持大局!\"
李怀玉被簇拥着走出地牢,青鸟群突然俯冲而下,绕着他盘旋鸣叫。他望着天边翻涌的朝霞,突然想起昨夜的声音,浑身泛起鸡皮疙瘩。此时,侯希逸被士兵押解着经过,两人四目相对,姐夫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你...你使了什么妖法?\"
\"这是天意。\"李怀玉整理着凌乱的衣襟,青鸟的羽毛落在他肩头,\"从今日起,我李正己便是淄青留后。\"他望向远方连绵的山脉,寒风卷起他的披风,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的藩镇时代即将来临。
此后数月,李正己展现出惊人的手腕。他整治军纪,开垦荒地,甚至派人暗访,揪出了当初散布谣言的幕后黑手——竟是侯希逸的亲信幕僚。当那人被推上刑场时,李正己望着台下百姓的欢呼声,想起地牢里的佛塔和青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大历年间,淄青已成大唐最富庶的藩镇之一。李正己的王府里,来自波斯的工匠正在镶嵌马赛克壁画,而他书房的暗格里,始终藏着一尊用碎石堆砌的小佛塔。每当夜深人静,他就会取出佛塔,对着青鸟羽毛制成的书签发呆。
\"父亲,真有青鸟显灵的事?\"年幼的儿子指着墙上的《青鸟图》。
李正己摸着儿子的头,目光深邃:\"有些事,信则有,不信则无。但记住,人要活下去,总得有点盼头。\"他想起那个寒夜的牢狱之灾,想起命运转折的刹那,窗外的青鸟仿佛还在鸣叫。
建中二年,李正己病逝时,淄青十二州百姓自发披麻戴孝。出殡那日,天空中突然飞来成群的青鸟,它们绕着灵柩盘旋三日才离去。长安的史官握着笔,犹豫再三,在《淄青列传》里写下:\"正己之兴,或有神助...\"而那个关于牢狱、谶语与逆袭的故事,却在民间越传越奇,成了大唐藩镇时代最传奇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