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老村长那沉重而忧虑的声音,村民们的心中都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绝望。
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
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个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没有人愿意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去外地谋生。
逃荒,这个词在他们心中就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它不仅仅代表着路途上未知的艰难险阻,更意味着他们祖祖辈辈在村里留下的财物、房屋、田地,都将被无情地抛弃。
他们无法想象,没有了这些,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无望。
在场的老年户主们紧握着手中的拐杖,眼中闪烁着泪光。
年轻人们则紧咬着牙关,心中暗自发誓,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绝不会选择逃荒这条路。
林梦芮站在人群中,听着老村长的话,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
她知道,北方的确在发生战乱,但古道村位于大夏国中间偏南的位置,国都洛城也在古道村北边。
她坚信,当朝皇帝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抵抗北方胡人的入侵,保卫国都洛城。
只要洛城不被攻陷,在洛城南边400多里远的古道村,理论上就不会遭受灭顶之灾。
然而,片刻之后,林梦芮就理解了老村长这样说的深意。
老村长自然是知道,举村向南逃荒的概率并不大,他之所以扩大危险,就是想把村里人更好地团结在一起,让大家一起出力,保护村子。
他希望用这种紧迫感来唤醒村民们对家园的守护意识,激发他们共同抵御外敌的决心。
北方的战事如何,这不仅关系到古道村的村民能否继续在他们的土地上耕种、生活,更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和命运。
如果战事不利,他们可能不得不放弃世代居住的家园,踏上未知的逃荒之路。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整个村庄的未来。
在场的所有户主们,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都聚焦在了许婆婆身上。
她的儿子秦泽在军营中服役,担任伍长一职,是村里人的骄傲。
秦泽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勇气和智慧,老人们看着他长大,都相信他能在军中大有作为。
许婆婆缓缓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
“好,我回家让孙儿写封信,托人送到县里,再由县里送到军营,询问我儿战事如何了。”
她的声音虽然平静,但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对儿子的深深牵挂。
然而,林梦芮却有些担忧地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军营管理很是严格,现在又是战时,恐怕军情战况很难传递出来。而且,泄露军机,可是大罪啊。”
她的担忧不无道理,战时的保密措施极为严格,任何关于战事的消息都可能被视为敏感信息。
许婆婆听后,眉头紧锁,担忧之情溢于言表:“一封家书,也不行吗?”
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思念和对战事的担忧,她希望能得知秦泽的安危。
老村长沉声说道:“许嫂子,我看你可以隐晦地问问泽小子战况,让外人看不出来。我相信凭借秦泽那小子的聪明,肯定会明白你的用意的。”
老村长的话中透露出对许婆婆的尊重,同时也对秦泽的聪明给予了高度的信任。
短暂的寂静之后,许婆婆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好。”
她知道,这可能是她唯一能了解儿子情况的方式,尽管这封信可能无法得到直接的战事信息,但至少能传递出她对儿子的关心。
打听北方战况的事,交给许婆婆,剩下的,就是村里人应对眼前的危机了。
在紧张的气氛中,老村长岳开山继续说道:“乡亲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为了防止外界难民、流民或土匪的侵扰,我建议咱们村立刻组建防卫队,一方面负责警戒,一方面负责干仗!”
老村长的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了热烈的响应声。
“同意!”
“同意!”
“我也同意!”
在场的户主们,一个个全部同意老村长的安排。
老村长挥了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继续说道:“每家每户需要派出至少一个防卫队队员,同时预备一个队员。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村南村北的入口封上,只保留村东和村西两个入口。这样可以集中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