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重生摩根金融帝国 > 第304章 哈伯 - 博施法引发的全球震动与美国政坛风云

第304章 哈伯 - 博施法引发的全球震动与美国政坛风云

的相机闪光灯就刺眼地闪烁起来。

快门声如潮水般涌来,但杜鲁门己习惯这种分贝,保持着镇定。

“请安静。”主持公开听证会的工作人员敲响了议事槌。

今天召开听证会并亲自出席的常务委员会,是参议院农业及林业委员会。

“都是些老面孔啊。”杜鲁门心中想着,虽说有点好笑,但反正这就是一场“款待会”。杜鲁门只要轻松应对提问,然后离开就行了。

对哈伯 - 博施法垂涎三尺的常务委员会政客们,能做的也不过是讨好他罢了,毕竟他独占了这项技术。

“听证会现在开始。”随着主席的宣布,众人的视线瞬间集中过来。联邦政府财政部长坐在这儿,本就很引人注目,这些熟面孔们目光聚焦,让杜鲁门莫名感觉很神气。

都是自己人,那就赶紧结束吧。

任谁都能看出,农业委员会的委员们迫不及待想开始提问,但遵循重视程序的参议院传统,他们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宣誓等各项流程。

没办法,在这个时代的美国政治中,参议员们就如同各个联邦州选出的“国王”,南北战争前就延续下来的参议院政治中,这些“国王”的风范,依然对美国政治有着巨大影响。这意味着,不是只有杜鲁门能带着一群身着黑色正装的壮汉西处走动。

形式上的程序一结束,问题如雨点般砸来。

“杜鲁门部长,农业委员会有问题要问您。”一位委员率先开口。

“请讲。”杜鲁门礼貌地回应。

“据我们所知,目前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英国尚未获取哈伯 - 博施法的工艺。”委员说道。

哈伯 - 博施法并未完全向公众公开。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德国处于战争时期,弗里茨·哈伯又是狂热的爱国分子,一心效忠德国,毫无公开的意愿。

若不是巴斯夫(BASF)将哈伯 - 博施法改良以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美国也无法获得该工艺。

“该生产工艺,德国除美国外,未向任何国家公开,目前诺贝尔奖委员会也在敦促其公布详细工艺。”杜鲁门回答道。

“哼,为了爱国心连诺贝尔奖都能放弃的科学家可不多见。”杜鲁门这句冷嘲热讽的话,引得周围人发出一阵轻笑。

德国的弗里茨·哈伯宣称,为了德国的胜利,他可以放弃诺贝尔奖。

毕竟,这位疯狂科学家为了德国的胜利,研发出毒气并对协约国使用,对他还能有什么期待呢。

“那么,我的问题是。”农业委员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拥有哈伯 - 博施法的杜鲁门部长,您打算如何运用这项技术?”

这是来之前就预料到的问题。

这是那种既想适当给杜鲁门脸上贴金,又不能过于谄媚,否则民众会敏感反应的刁钻问题。

但也没必要搞得敌对,所以杜鲁门干脆利落地回答了。

“我计划优先向‘国内’的粮食巨头们提供许可。许可将通过拍卖的方式授予。”杜鲁门说道。

“如果是国内粮食巨头的话……”委员思索着。

“首先嘉吉(Cargill)和ADLC(日后ADM的前身)肯定会参与。最近被美国银行收购并将总部迁至美国的路易·德雷福斯(Louis Dreyfus)也会参与。”杜鲁门详细地说。

当然,这里的美国银行指的是杜鲁门投资银行。

路易·德雷福斯的总部在这个时代迁至新泽西州,新泽西州是当时的避税天堂,也是对企业友好的联邦州之一,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也将总部设在新泽西州。

实际上,路易·德雷福斯和标准石油公司一样,运营中心都在纽约。

这时,旁边一位农业委员急忙插话。

“等一下,您的意思是,国内粮食巨头参与,海外粮食巨头连候选资格都没有吗?这似乎不符合商业公平原则。在崇尚自由主义的美国,竟有这种管控?”

“嗯?”杜鲁门皱起眉头。

从这些用词上,杜鲁门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

这家伙肯定收了海外粮食巨头的贿赂,海外粮食巨头的话,这个时期应该是在荷兰的邦吉(Bunge)吧?虽然它后来迁至美国圣路易斯,但此时还是海外巨头。

“很抱歉,我是美国公民。我担任美国财政部长,有义务优先考虑美国的利益,并为美国而行动。”杜鲁门义正言辞地回答。

“哦哦哦……”WOW——!在神圣的参议院里,响起了对杜鲁门的小小欢呼声和口哨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