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专业情报机构,正式投入到国家间情报战,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是头一遭。
目前还没听说英国军情六处(SIS)成立的消息。毕竟英国还没参战,这也正常。
“情报部的特工们安全吗?”
“目前都安全。”
嗯,派往法国和德国的情报部特工们每小时都会向美国发送电报。
实际上,这是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国家视角下的情报收集行动。
并非为了彻底搞垮对方而进行那种玩命的危险情报工作。
虽然也会涉及一些,但何必呢?
也就是说,他们只是大致掌握前线的情况。
“活动经费花了不少,工作还这么危险,真不容易。其实只要收买几个政客,获取的情报质量就会大不一样。”
当然,这里说的收买不是明目张胆地去贿赂。
虽然也有可能,但通常是通过交际费用来间接渗透,慢慢拉近关系。
毕竟对情报人员来说,金钱就是最强大的武器。
你要问法国和德国都做不到的事,美国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就是钱。
美国不仅提供最新技术,还投入大量活动经费用于获取情报,因此能收到相当高级别的情报。
实际上,情报战中情报人员的专业素养固然重要,但其次就是金钱。
说到底还是钱的作用。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有美国这个财力雄厚的后盾支持情报部,资金从来不是问题。
要是因为杜鲁门资金短缺而削减财政部情报部的预算,那美国也就离破产不远了。
实际上,因为杜鲁门知晓原历史,收集整合信息后,整理起来也相对容易。
“据说阿登的进攻运气不太好。”
“确实如此。”
当然,运气不好的是法国。
法国第3军和第4军向阿登发起进攻,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德国军队的中路异常强大,他们竟遭遇了多达10个军团。
法国第3军瞬间被打得头破血流,几乎被打散。
法国军队只好放弃阿登进攻,首接撤退。
“边境战斗法国完败。”
洛林的进攻早就被遏制住了。
不,应该说正一步步落入德国的诱敌陷阱,完全被德国牵着走。
“……毕竟是施里芬指挥,确实不一样。”
要是小毛奇指挥,左翼早就转为进攻,采用左右两翼机动战术了。
说不定在洛林进攻时就会贸然发起冲锋,然后被打得很惨。
但施里芬始终坚持诱敌、诱敌、再诱敌,德国军队以相对较小的损失达成了战略目标。
施里芬计划正一步步迈向尾声,包围圈正朝着巴黎逐渐收紧。
嘎吱——
情报部会议室里,负责英国方面的情报部长站了起来。
“英国远征军正在组建。”
尽管西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疯狂的游说,但英国议会最终还是决定参战。
实际上,英国也别无选择。
英国必须参加这场战争,解救法国。
当然,这并非因为对法国有什么好感,那份好感早就被丢到九霄云外了。
“确实如此。不然就会被孤立。”
《伦敦不可侵犯条约》。
英国与德国为争夺欧洲第一的宝座针锋相对,又对俄罗斯发动了难以挽回的金融攻击。
德国和俄罗斯出局后,英国的选择并不多。
三国同盟就不用考虑了。
剩下法国和奥斯曼帝国。
尤其是失去法国,欧洲大陆上就再没有强国愿意与英国交好。
英国将彻底陷入孤立。
这是厌恶的代价,从英国的立场出发,必须拯救法国。
无论如何都要救。
“但己经晚了。”
英国远征军还能像原历史那样抵达亚眠吗?在杜鲁门看来,马恩河战役很可能会先爆发。
马恩河就在巴黎附近。
一旦在马恩河战役中战败,毫不夸张地说,巴黎沦陷就近在眼前了。
“目前洛林军应该己经前往亚眠……啧。”
法国的情况太糟糕了。
照这样下去,法国很可能会因巨大的差距失去巴黎,甚至被一路逼退到波尔多,全军覆没也不是没可能。
这样下去,就无法彻底消耗法国军队。
“德国军队的优势只能维持到占领巴黎。”
砰!
杜鲁门猛拍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