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闪烁光芒。
换个角度想,对于即将爆发战争的法国来说,这条件也不算太糟。
对德尔卡塞而言……这再好不过了。
“……哈!都怪那互不侵犯条约,把我脑子弄糊涂了。原来法国早日结束战争的手段就在这里。”
法国支付银行?
好,可以接受。设立支付银行意味着美国不会随意向法国提供大量天然资源。
很好,难道没有办法争取更多吗?
法国成为经济殖民地又怎样,只要法国能存续下去,他就不在乎。
德尔卡塞突然意识到,自己差点亲手堵死了早日退休的路,不禁打了个寒颤。
“爱国心真是种危险的情感。”
个人意识被抹去,一旦沉迷于国家,就会瞬间沦为国家的劳动力。
“与怪物战斗的人,要小心自己在战斗中也变成怪物……”
——当我们长久凝视深渊,深渊也将回以凝视。
“不能再这么盲目冲动了。”
德尔卡塞的表情变得冷漠。
内心沸腾的救国热情,不知何时己转变为商业思维。
他决定只为法国尽到最低限度的责任,然后退休去美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尽快结束战争。
“……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尽快结束战争。”
德尔卡塞展开揉皱的电报,再次仔细研读内容。
他以冷静的理性,开始从财务角度分析电报中的条件。
“即便要向美国让步,也要尽快结束战争……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退休,德尔卡塞眼中燃起了别样的光芒。
>>>
“反正美国不可能不知道俄德互不侵犯条约吧?您不是也说情报好像是从英国传来的吗?”
几天后,法国外交部。
负责对外外交事务的外交部部长,与前来外交部的总统进行了密谈。
看过从财政部长那里拿到的电报后,虽然对“法国支付银行”这个机构很恼火,但仔细想想,法国在情报方面占据优势。
对外政策在财政部和外交部的管辖上有些模糊。
尤其是涉及外交方面的事务,即便原本是财务事项,有时也会由外交部接手。
毕竟外交部的大使们都是“全权大使”。
“只要美国不知道俄德互不侵犯条约,谈判或许会更容易。我们可以提高美国对法国担保价值的评估。”
战争风险,俄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情报的有无,是关乎战争风险的关键信息。
如果美国不知道这个条约,法国就能为自己的资产争取更高的担保价值。
可以提前获取更多物资或贷款,在战争爆发前尽可能地从美国捞取好处。
这就是外交部的盘算。
“从美国捞取……请求合作,引导局势朝着对法国有利的方向发展。如果扩大法国支付银行的权限,美国反而更难脱身,必然会出口更多的天然资源。”
法国支付银行,虽然对这个名字的机构很生气,但部长认为它可以成为束缚美国的枷锁。
如果赋予法国支付银行更多权限,美国能放弃这个银行吗?
显然,为了让银行运转,美国肯定会提供更多物资。
这样束缚住支付银行,从美国捞取好处并提高担保价值,法国就能更快完成军备,提升战争执行能力。
要是财政部长德尔卡塞听到这些想法,估计会大发雷霆,像悟道般疯狂反驳。
但这位外交部长是以法国为中心看世界,而且依然把美国视为二流强国。
这些官员们被自尊心蒙蔽了双眼,觉得美国怎么敢对法国……就是这样一群价值观扭曲的官僚。
总统又如何呢?
一想到“尊严或石油”事件,总统就像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样,全身颤抖。
他绝不能再被美国那些乡巴佬随意摆布。
我的法国很强大。
总统也是激进派,与温和派相差十万八千里。
“想法不错。觉得委屈?那是因为对方不知情。趁这个机会,让美国提供担保,尽可能多地捞取物资。”
总统批准了这个提议。
作为政治家,既能提升政绩,又能从美国捞取好处,外交部长露出了咧嘴大笑的表情。
“……是!”
>>>
“啧……”
“法国这些……疯子在耍什么花招?”
华盛顿特区,美国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