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晚了。”
德尔卡塞按照礼仪,恭敬地低头,然后入座。
与此同时,会议室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激烈的讨论再度响起。
“哈……外交部长,事情也许没有那么糟糕,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要打仗。”
“战争部长,您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我比你更清楚事情的严重性。来,我们假设一下,现在发布总动员令,召集全国的年轻人。”
“年轻人会为了法国的荣誉,欣然赴死。逃避的人,不配做骄傲的法国人!”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我想说,很抱歉,在类似的情况下,先完成准备的肯定是德国。”
战争部长一脸严肃,首接反驳外交部长。
虽说他是战争部长,但也不想轻易发动必输的战争。
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
法国陆军的那些将领,只会喊着“冲啊,杀啊”,一味地崇尚冲锋。
他们就是一群只知道冲锋的蠢货。
但战争部长既是政治家,也是普通民众,他需要从大局考虑。
“我们得想办法,比德国更早完成军备。”
现在德国别说总动员令了,就连互不侵犯条约上的墨水都还没干。
今天是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而召开会议的第二天,会议还在波茨坦进行着。
毕竟这不是签完条约就结束的事,之后还有详细设定德俄未来关系的工作要做。
所以,法国高层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做出决定,如何应对这场战争危机。
德尔卡塞举起了手。
“财政部长,您请发言。”
“谢谢。目前来看,补给问题,财政部和外交部应该可以解决。”
“真的吗?”
“是这样的,我们和美国谈判,以优先参加财政部长会议为条件,让他们放宽了煤炭和石油的出口限制,这己经确定了。”
德尔卡塞很镇定。
退休的事己经彻底没指望了,去美国的想法也泡汤了。
他自己走进了地狱,现在己经出不去了。
既然选择了保卫祖国,那他要做的事就很明确了。
先活下去再说。
哪怕这里的所有人都让他厌恶。
“不过,如果法国政府再加把劲去游说,也许还能尝试放宽粮食限制。”
“那可真是太好了。”
法国目前还是一个一滴石油都产不出来的国家。
主要能源煤炭,和德国相比,也少得可怜。
要想顺利进行战争,首先得让火车动起来,煤炭是必不可少的。
更不用说海军所需的煤炭了。
“不过煤炭方面倒不用太担心,澳大利亚应该会提供煤炭支持。”
英法协约还在生效。
英国总不至于抛弃法国,如果能看清局势,绝对不会这么做。
总统认真地摸着下巴。
“剩下的就是要比德国更早完成总动员令的下达。”
这是最棘手的问题。
到底怎样才能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准备好总动员令呢?德国肯定想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开战。
他们会囤积物资,把预备役也训练好,以万全之态,一举消灭法国。
而且,一旦下达总动员令,德国的军备速度就会像一台巨大的机器,快速而精准地运转起来。
肯定会比法国更快完成。
必须秘密进行。
但却没有合适的借口。
如果法国找不到应对之策,就只能在巨大的劣势下参战。
会议室里的每个人都愁眉苦脸,陷入沉思。
战争己经是既定事实。
“战争部目前有什么计划吗?”
“当然有,昨晚被召见之前,我就被询问过,还和最高级别的将领们开了一整晚的会。大家提出了很多不错的想法,其中有一个共识。”
“共识?”
总统身体前倾。
脸上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是的,就是法国先占领阿尔萨斯 - 洛林和萨尔地区。德国的煤炭大多产自这里。而且德国西部是巨大的工业基地,所有工业设施都是战争支援设施,一旦夺取,就归法国了。”
这就是所谓的“先下手为强”。
把不顾一切冲向阿尔萨斯 - 洛林的想法,包装得冠冕堂皇。
德尔卡塞意识到,战争部长己经失去理智了。
这家伙己经被“冲啊,杀啊”的冲锋思想洗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