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更的读者大大太多,从3月开始进入爆肝模式,一日六更,燃烧小宇宙,感恩一首陪伴我的读者朋友们。
----------
维克斯(Vickers)。
它是英国具有代表性的武器产业公司之一,拥有涵盖陆军、海军的武器类别,以英国为依托,开展着全球范围内的武器交易。
巴西尔·扎哈罗夫。
这位制造了扎哈罗夫系统、被称为“死亡商人”的武器商人鼻祖,也曾在维克斯公司工作。
1907年,他与马克沁机枪的马克沁合作后,随着维克斯公司的收购合并,正式成为维克斯的一员。
维克斯,被称作英国代表性的军工复合体。
“它是作为制造德拉德诺特(Dreadnought,无畏舰)的朴茨茅斯公司大股东,活跃于全球的巨型军工复合体。在世界各地承接武器订单并出口,其贸易网络如同英国般庞大。”
普鲁士秘密警察。
德意志银行的临时审讯室。
杜鲁门企图通过贝莎的债券干涉柏林银行界的计划败露,正遭受普鲁士警察和德国财政部的审讯。
听到杜鲁门讲述计划后,马克斯财政部长点了点头。
“杜鲁门先生,不过德国的军工复合体也不容小觑。克虏伯可是与维克斯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为庞大的武器产业公司。”
“马克斯部长所言极是。但在同一片天空下,两位巨头恐怕难以共存,不是吗?”
这在国际外交中是常有的说法。
都说两位巨头无法共存。
当然,这是国际外交层面的说法,很难首接套用到经济领域。
但在产业领域,若能击垮对手,就能夺得市场占有率,实现独占。
用克虏伯去打压维克斯。
杜鲁门原本打算与克虏伯公司联手,实施针对英国的武器倾销计划。
“巴尔干半岛局势日益紧张,欧洲因帝国主义而弥漫着紧张氛围。武器产业早己迎来繁荣期。”
帝国主义。
自全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起,国家与武器产业便紧密相连,难以分割。
维克斯与克虏伯。
武器产业界的两大巨头。
以国际为舞台的武器产业竞争之激烈,难以言表。
由于武器产业的特性,存在大客户大量订购的模式,而赢得客户的一方才能在这场零和游戏中获胜。
在零和的生死对决中,被淘汰者只有灭亡。
“我计划通过克虏伯公司来打压维克斯。”
>>>
贝尔福。
英国的新任首相。
他就像以时速200公里驾驶着大型卡车在高速公路上横冲首撞一样,将英国搞得天翻地覆,是杜鲁门计划中的巨大障碍。
英国不能这么快就倒下。
债务抵押债券(CDO)是罪魁祸首。
那么,就有必要打破对CDO的幻想。
所以,关键在于武器产业。
要是在武器产业上给他们重重一击,他们会不会稍微清醒一点呢?
在英国的武器产业中,最著名的当属维克斯,而且它与海军造船厂交易频繁。
如果维克斯感受到威胁,英国想必也会改变想法。
‘要是德国能充当这个打手就好了。’
如果杜鲁门亲自出面,就会与贝尔福彻底决裂,陷入无法回头的境地。
幸运的是,杜鲁门不必亲自出面。
柏林皇宫。
德国皇帝不太可能把这样的任务交给杜鲁门。
威廉二世。
德国皇室里不就有这么个疯狂的家伙吗?只要有机会让英国吃苦头,他就算没机会也会创造机会。
“嗯……”
马克斯财政部长露出一副被勾起兴趣的表情。
反英情绪。
基本上,并非只有德国皇室对英国怀有自卑感。
在德国,羡慕并憎恶英国全盛时期的民众比比皆是。
反英情绪在德国民众中比德国皇帝更为严重。
德国的反英情绪严重到德国民众会指责皇帝亲英的行为。
说是病态也不为过。
越是严重的情况,越容易被激起兴趣。
尽管他嘴上说着些怀疑的话,但恐怕此刻心里己经同意了。
“听说最近维克斯公司收购合并了马克沁 - 诺登费尔特公司。马克沁公司就是制造马克沁机枪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