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们说一声。”
美国东北部其他8所名校的校报,
也被《华尔街日报》极具冲击力的招聘启事掀起了波澜。
《华尔街日报》这个名字,瞬间深深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里。
“唉……本以为上了研究生会好一些,可毕业后到底该干嘛呢?”
一位男士在哈佛校园大道上走着。
他正在哈佛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对于毕业后是去当公务员、当教授,还是去华尔街的大银行工作,感到十分纠结。
“哎,跟在普林斯顿的时候没什么区别啊。”
目前他写的论文是关于银行与货币流通量的,
但他最感兴趣的却是像1893年经济恐慌这样的沉重话题。
要是在华尔街说自己研究这些,说不定第二天就会在酒店被发现变成一具尸体。
想到这里,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嗯,看来华尔街还是算了吧。”
去华盛顿特区财政部当公务员,或者在哈佛当教授,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但话虽如此,华尔街却总是在他眼前浮现。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公务员和教授的工作看起来好无聊,可JP摩根银行那种地方又好像更有趣,烦死了。”
这时,他的脚踢到了散落在哈佛校园大道上的报纸。他弯腰捡起报纸。
+
《华尔街日报》
+
“……华尔街。”
他像是着了魔一样,喃喃自语着,展开了报纸。
+
实习记者招聘启事
+
对于正在哈佛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他来说,
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领域,
但不知为何,招聘启事上的文字就像能点燃求职者内心火焰的魔法咒语,
他不由自主地读了起来。
读着读着,他的眼睛越睁越大。
“月薪50美元,上下班自由,还有提成。这是什么?天堂吗?”
现在记者的工资都这么高吗?
实习记者都能有这样的待遇,那正式记者得拿多少工资?
那些卑鄙的家伙,一边拿着高薪,一边还天天抱怨工资低?
而自己却像奴隶一样在实验室里干活。
“这些可恶的家伙。”
就在他带着满腔愤怒,准备破口大骂的时候,
他听到了《哈佛深红报》学生记者们兴奋的欢呼声。
——50美元!50美元!
——哇哦!!!
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看来这个招聘启事对实习记者来说,条件确实不一般。
“嗯。”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再次把皱巴巴的报纸铺平,仔细阅读招聘条件。
接着,一些更吸引人的条件映入眼帘。
“不限专业?硕士、博士学历优先。有无记者相关经验均可。可兼职。”
这家伙是认真的。
《华尔街日报》作为经济类报纸,
似乎更倾向于刊登行业从业者的见解和专家的评论,而非单纯依赖记者。
这次招聘首批300人,而且如果这份报纸同时在8所大学发布……
他的额头冒出了冷汗。
“先到先得?”
该死。他又把脸凑近报纸,寻找报名方式。
看到最后,在招聘启事下方,有一行小字写着发布公司的名字。
“《华尔街日报》以及……”
+
投资大师(MFK)基金
+
投资大师(MFK)基金?最近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
他记得在实验室里听教授们聊天时提到过,
好像是说纽约华尔街出现了规模1000万美元的基金,还说对冲基金的运作方式很有趣。
他记得对冲基金的创始人名字是……
“……杜鲁门·摩根。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艾布拉姆·皮亚特·安德鲁,
这位后来与欧文一起起草美联储(FED)理事会法案初稿、奠定美国经济基础的巨人,
也加入了疯狂的实习记者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