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不是李德怀主动传的,刘海忠也不再隐瞒。
“厂长,我是会点医术,但是也不是什么病都能治好的,得看具体情况。”
杨厂长点点头:“这我明白。”
然后拍了拍老刘肩膀!
“你跟我走一趟,帮我去看个病人。”
“当然,尽力就好,治不好也没人怪你。”
听杨厂长这么一说,刘海忠琢磨,病人可能是个大人物,这让他不太愿意去。
他实在不想和大人物牵扯。
“厂长,你这么说,病人显然不是一般人,还是算了吧。”
“万一治不好,到时候丢你人。”
“你尽力就行。” 杨厂长这时压低声音,
“病人家里是管调配物资的。”
“要是能治好,厂里说不定就能多分配点物资,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你应该清楚。”
听到是调配物资的领导家的人,刘海忠心中一惊。
刘海忠想到快 60 年了,饥荒年代快来了。
想到这些,刘海忠点点头,决定去一趟。
接着,两人乘车来到了长安街附近的一处大院。
大院门口有守卫严阵把守,杨厂长上前交流了一番后,两人才被放行进入。
刚进客情,一位神态威严的老者开口:“小杨,你来了。”
杨厂长见到老者,立刻变得小心翼翼,恭敬地说道:
“部长,这位就是我跟您说的刘同志,他医术不错。”
“你有心了。老大,带医生进去看看吧。” 老者吩咐道。
刘海忠被带到了后院的一个卧室。
刚一进门,一股浓烈的恶臭便扑鼻而来。
只见床上躺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一条腿露在外面,上面是一大片触目惊心的伤口,己经发炎化脓。
令人作呕的臭味正是从伤口上散发出来的。
一位三十多岁的少妇守在床边,抹着眼泪,满脸的担忧和心疼。
孩子双眼紧闭,脸红得有些异常,显然在发高烧。
刘海忠走上前去,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眉头微皱!
很烫,看来这孩子因为伤口感染引发的发烧。
“跟我说说具体情况。” 刘海忠开口询问。
带他进来的中年人说道:“我儿子不小心碰倒了桌子,上面的开水壶掉了下来,被烫了。”
“烫伤?” 刘海忠有些不解,“这不算什么大毛病,为什么不送医院去?”
“去过了,在医院越治越糟糕,换好几个医院,都没用,反反复复地发烧。”
少妇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哽咽着说道。
“不应该啊,普通烫伤,怎么会发展成这样?” 刘海忠心中疑惑,随即开始检查孩子状况。
小男孩的胳膊上布满了针眼,显然是输液留下的。
奇怪的是,针眼附近也肿胀着。
“我去,该不会是药物过敏吧?” 刘海忠心中一惊,立刻启动了 AI 检查。
很快,检查报告出来了。
就是青霉素过敏导致的。
本来,按照传统方法治疗,伤口恢复得可能会慢一些,但也能逐渐痊愈。
可在医院里,医生用青霉素溶液清洗伤口,挂了青霉素点滴。
这导致伤口不但无法愈合,反而因为药物过敏,变得更加严重。
得到检查结果后,刘海忠说道:“把孩子吃的药拿给我看看。”
少妇不敢耽搁,立刻将医院开的药拿给了刘海忠。
刘海忠查看了一番,发现这些药物中大部分含有青霉素成分。
“这药不能再吃了。”
刘海忠严肃地叮嘱道:“以后这孩子要是生小病,最好让他自己扛过去,别吃西药。”
“不能吃西药?” 中年男人满脸疑惑,问,“大夫,我儿子为什么不能吃西药?”
“你家孩子对西药过敏。” 刘海忠解释道。
随后,刘海忠又再三叮嘱:
“要是孩子以后得了大病,非得吃药,最好选择中药。”
接着,刘海忠假装又仔细检查了一番,趁人不注意,从系统里购买了止疼药和西环素抗生素。
装作从自己兜里掏出药的样子,递给正在抹眼泪的妇女。
“把这个药捣碎,喂给孩子喝下去。”
此时,这一家人实在是无计可施,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看到刘海忠给的药,也只能听从安排,赶紧把药捣碎,给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