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瓶
井中古器记
山东淄博北边有个村子,村里一口老井干了。¢x_i¨a¢o+s!h~u\o,w`a!n!b_e?n¢..c,o-m′村民老张和老李下到井里清淤。挖了一尺多深,挖出个骷髅头。老张不小心碰碎头骨,发现骷髅嘴里含着金子,赶紧揣进兜里。两人来劲儿了,接着挖,又挖出六七个骷髅,想着还能找到金子,就把这些头骨全敲碎了,结果啥也没捞着。
井边还埋着两个瓷瓶和一个大铜器。那铜器碗口粗,好几十斤重,两边带环,锈得不成样子,也看不出是干啥用的;瓷瓶造型古朴,一看就不是近代东西。
等两人爬出井,突然都没了呼吸。过了会儿,老李缓过神来说:"我本是汉朝人,王莽篡权那会儿,全家为保气节投井自尽。当时我们嘴里都含着碎金,那是逃命钱,不是陪葬品。你们为啥要把我们的头骨全砸了?这事儿太缺德!" 村里人一听,赶忙烧香道歉,答应好好安葬这些尸骨,老李这才缓过劲儿来。可老张就没这么幸运,再也没醒过来。
邻镇的孙书生听说后,买下了那铜器。举人袁宣四得了个瓷瓶,发现这瓶子能预报天气:瓶身先冒出小米粒大的湿点,慢慢扩大到整个瓶身,过不了多久准下雨;等湿点消失,就是大晴天。另一个瓷瓶到了张秀才手里,能显示农历日期:每月初一,瓶里出现小黑点,一天天变大,十五这天布满全瓶,之后又慢慢消退,月底恢复原样。¨c¨m/s^x′s′.¢n_e*t~可惜瓷瓶口卡着块小石头,怎么也弄不掉。张秀才想敲掉石头,反倒磕出个缺口。不过神奇的是,把花插进去,落的花瓣能结出果实,和树上长的一模一样。
村里老学究说,王莽末年有个大户人家为守气节集体殉难,这些井里的宝贝沾了忠义之气,所以能通晓阴阳、预测天象。老张因为贪心敲碎尸骨,当场送命;老李虽然捡回条命,却夜夜梦到骷髅头撞来撞去,直到亲自给尸骨立碑修坟,才睡上安稳觉。那个带缺口的瓷瓶,现在还在张秀才后代手里。每到阴雨天,缺口处就渗出血珠,像是在警告后人别起贪念。村里人说起这事,都直摇头,感叹善恶到头终有报。那口井虽然早就填平了,但半夜静下来的时候,还能隐隐听见井里传来器物的嗡鸣,混着骨头摩擦的声响,仿佛在诉说当年的贪念和冤屈 。
2.元少先生
冥府师缘记
韩少爷还没考中举人那会儿,有天突然来了个官府差役,张口就要请他去当教书先生。奇怪的是,差役既没递名片,问起东家是谁,说话也吞吞吐吐,只捧着沉甸甸的绸缎礼盒,礼数周到得很。韩少爷看对方诚意十足,就应下这份差事,约好了去教书的日子。
到了约定那天,一辆马车准时来接。一路上越走越偏,全是他从没见过的路。正纳闷呢,眼前突然出现一片气派的大宅子,雕梁画栋的,看着比王爷府还讲究。,E~Z/小/说`网+ `更~新*最`全*进了学堂,桌上摆满好酒好菜,差役请他随意享用,可从头到尾都没见着东家的面。等吃完撤了席,才见个十五六岁的公子出来行礼拜师,模样清秀得像画上的人。行完礼,公子就去别处练字,只有碰上不懂的课业才来学堂请教。这孩子聪明得很,一点就透,韩少爷教得特别顺心。
可日子一长,韩少爷心里犯嘀咕,连东家是谁都不知道,实在不踏实。学堂里有两个小仆人伺候,他私下打听,俩人都闭口不答。问急了,就说 “老爷忙着呢”。磨了好久,仆人才肯带他去见东家,远远就听见打骂声。从门缝一看,吓得他后背发凉 —— 堂上坐着个大官模样的人,台阶下全是阴森恐怖的刑具,分明是传说中的阴曹地府!
韩少爷刚想跑,里头就发现了。堂上的人立刻停下公务,赶走小鬼,叫人把他带进去。那大官气得直拍桌子,先把带路的仆人狠狠抽了一顿,又对韩少爷叹气:“本来不该让你瞧见,阴阳两界不该相通。既然你知道了,就不能再留。” 说完送了一大笔银子当学费,让人备好马车送他回家,临走还撂下句话:“你将来会是天下第一,只是现在苦头还没吃够。” 韩少爷吓得以为自己死了,送他的人却笑着说:“您吃喝用的都是阳间东西,安心活着呢!”
回家后,韩少爷果然又遭了几年罪。没想到后来考试一路开挂,先是中了会元,接着又拿了状元,大官说的话全应验了。有人瞧见他常在夜里对着阴间送的金箔发呆,凑近一看,上面隐隐约约有红色小字 “文曲星暂谪”—— 原来当年去的根本不是普通人家,而是文昌帝君暂住的地方,那些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