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五年。*如.闻_枉_ ^冕¢废.越^读+
海瑞买好棺材,为嘉靖皇帝献上了一封《治安疏》,听得道君皇帝暴跳如雷。
至此之后,海瑞便一炮而红,以清明之节为天下士人所共仰。
甚至成为了明朝官僚体系的道德标杆。
以至于海瑞在南京任职之时,有地方官员慕名前来南京衙门,就是为了见识一下,这“刚正不阿”的海刚锋。
你可以说海瑞菜,但绝对不能够说海瑞贪。
若海瑞再能够徇私舞弊,那天下就没有清正廉洁之官员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名道德上的完人,为什么张居正不重用呢?
申时行紧紧皱起眉头,再次提问说道:“恩府,您不是曾言,这海瑞虽有贤名,可不审时度势,不计较利害,一味博取清名?故而不为之重任?”
这是张居正执掌首辅大权以来,对于海瑞的评价。
申时行可太了解了,他不止一次,在张居正口中,听到对于海瑞的评价。
可以说,在张居正以往的认知里,海瑞都只是一个能够担任“风宪官”的人,而非是处理一方政事的封疆大吏!
“从前老夫是这般想的。”
张居正颇有些无奈。
“那海笔架,于隆庆三年任职应天巡抚,确是清正廉洁,秉公执法。
然而过犹不及,太过于峭直。
江南士族豪强盘根错节,侵吞亩产积弊已久,岂是能够一时能够解决的?
正如垂垂老矣之病患,本就积重难返,他却要行猛药重药。”
水至清则无鱼,在张居正想要处理的乃是整个大明朝的弊病,想要将这病患起死回生。
可海瑞显然看得就不同,他着眼于一处糜烂之病患,非要将其挖除不可。
申时行更加疑惑了:“既然如此,恩府为何又提要起复海笔架?”
自从应天巡抚解职后,海瑞几经调任,最终告病回家。-精?武·暁,说¨王¨ `芜\错`内¢容^
这些年来,朝堂偶有人推荐起复海瑞,可张居正却始终不用。
“此一时彼一时也。”
张居正摇摇头说道。
“海笔架乃砒霜猛药,国家尚能调息之时,自然是不能复用,可若国家积重难返,已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便要其乱世治重典了!”
那天与张允修的谈话,显然让张居正十分在意。
对方那“大明不过剩国祚四五十年罢”这类话语,实在是刺痛了他的神经。
“不过......”
张居正眯起眼睛思虑说道。
“此次不能让海笔架胡来了,定然要压着他一头,拉得住这一匹脱缰野马。”
大明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申时行一时间脑袋都有些转不过来了。
虽说近来灾荒多了一些,可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
可他见张居正已然做了决定,便不好再反驳了。
况且让海瑞试试也并非是什么很严重的事情。
毕竟此人名声摆在那里,说不准还真有奇效。
申时行想了想说道:“这倒是好办的,南直隶还有个右佥都御史的职位,有纠察南直隶百官之职,恰恰可协助殷养实,彻查‘量弓’之案。”
“甚妙!”
张居正赞赏说道。
这个安排很符合他的心意,让海瑞成为封疆大吏是不成了,可让他纠察百官,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他不由得感慨说道。
“老夫从前还是迂腐了些,正如那逆子所言,要物尽其用,这海瑞虽无宰辅之能,可以清节之名,处置如‘量弓’一般的腌臜事,定然是无往而不利!”
见张居正这番模样,申时行不由得露出怀疑之色,他近来越发觉得,对方被幼子张允修影响颇深。¨墈¢书/屋^晓_税′惘¢ \冕\废^阅`独`
怕是这起复海瑞,也是那张允修的主意吧?
想了想,申时行再次说道。
“起复也非是易事,万历初年之时,朝廷便派遣御史前去考察,最终碰了一鼻子灰,想来而今起复,海笔架不一定买账。”
“此事再简单不过。”
张居正笑了笑说道。
“寻个可信之人,前去拜访那海笔架,将这封书信给他一看,老夫保证,此人非但不会拒绝,重回朝堂之心,反倒会越发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