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终究只能在心中默默喊叫。
然而朱允烨仿佛全然没听见她的期许,带着微笑转头对蓝玉说道:“既是对决,那就该秉持公平原则。”
他继而补充道,“无论将军给予多少部队,本王皆无异议。”
话音未落,蓝玉唇角微勾泛起一抹冷笑。
既然如此年轻轻傲不知深浅,那他也无需留情,“好得很,咱们便各率五万雄师较量一番如何?”
面对此言朱允烨毫不退缩,毫不犹豫点头应承下来,“好!既然是五万之数,那就这样定了。”
听罢这决定,躲在后方的蓝雪沁顿时神色一黯,嘴里嘟囔着抱怨不停:“唉,彻底完蛋啦……这样怎么可能胜得过他啊?”
随即又懊恼地道:“为何不索要更多的人数呢?哪怕仅仅是为了看起来不那么丢人也好啊……现在好了,双方都是区区五万人马而已……”
眼前已浮现一幅悲催场景,仿佛看到朱允烨在战场上溃不成军、仓促告败的模样,满心都是替他觉得惋惜不已。
作为一名出色将领,蓝玉深知用兵之道并非越多越好。
若军队数量臃肿庞大,则难免导致指令难以及时传达到位;转换阵型也会变得笨拙缓慢,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更会显著削弱。
毕竟所谓“多多益善”
,那是针对韩信那样的天才而言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如此超凡掌控力。
即便是像蓝玉这般自信且能力卓绝之人也不敢轻易夸下海口说能驾驭超出自身驾驭限度之外的庞大队伍。
韩信之所以能够指挥如潮水般的千军万马依然游刃有余是因为他是被誉为兵仙的旷世奇才;若是换做一位平庸将领强给他过多部队,怕是光思考该怎么布置都会脑袋胀痛,遑论真正指挥自如运作良好。
这种惨败实例在中国古代史上层出不穷。
因此设定为五万这一数量实属精妙。
既能准确考验指挥者的实战能力,超过这个数值则意味着具备统筹规划全局成为帅才潜质,而不足此数往往只能充当冲锋陷阵的先锋大将角色。
所以蓝玉果断选定以五万兵马为基础进行博弈。
紧接着,按照所选规模朱允烨拿起代表对应人数的小旗子,在沙盘之上重新划定己方控制范围,并同蓝玉一道投入具体的排兵布阵工作中。
事实上之所以蓝玉能够享有盛名不仅因其卓越技能,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对每个对手始终保持高度尊重的态度。
无论对方身份背景如何,蓝玉从不会因为对方力量劣势便放松警惕。
就如同狮子捕捉兔子也需全力以赴一般,在历史上那些因低估敌人最终跌落马下的悲剧例子屡见不鲜。
蓝玉心中极为明白!就像关羽,他以威震华夏而著称,力量多么雄厚,一度让曹操都考虑迁都避其锋芒。
然而最终如何?还不是落得个败走麦城、身死人手的结果?稍有不慎,便会全盘皆输!
“太孙,请!”
待双方均安排好人马之后,蓝玉向朱允烨做了个手势,请他先行出手。
朱允烨毫不谦让,取起象征千人兵马的旗子,直扑距离最近的蓝玉城堡。
蓝玉面色平静地进行防御。
接着,朱允烨又调派一队千人的骑兵,沿阵地左侧边陲悄悄绕行。
过了片刻,蓝玉同样派出骑兵应战。
这毕竟是模拟战场演练,信息传递的时间差亦需顾及,只是因实际情况已被大幅压缩。
看到蓝玉的骑兵出动后,朱允烨的骑兵在原地盘旋一番,便返回到阵线起点并缓缓撤退。
此时攻击蓝玉城堡的一千兵马已然耗尽,但朱允烨似乎毫无顾虑,继续派出另一支千人队伍采用相同方式攻城,后续又安排一支千人援军缓缓推进。
目睹这一情况,就连蓝雪沁也不免感到失望——这不是典型的添油战术么?如同灯油未尽,火焰不熄。
显然,蓝玉也瞧出了其中门道,皱着眉头虽想斥责,但考虑到当前两人对垒如真实的战场一般,只能强忍住耐性往下看。
不出所料,新一轮攻城兵马很快再次全军覆没,可朱允烨依旧神色自若,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心疼之意,还持续派遣士兵向蓝玉阵地深入。
如果行动隐匿不为人知,则按兵不动;若被察觉,立即撤回。
这是何种计策?蓝玉眉宇间愈发疑惑——不聚集优势兵力全力拿下对手的据点,却选择不停消耗有限的人力于敌城之下,这样的行为竟也能称之为战略?
蓝玉从容应对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