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妥。
然而关键一点在于:朱元璋始终致力于将明朝政权稳稳妥妥掌控于己手中,这是老朱家世代相传根基所在,也是这么多年努力追寻的核心目的啊。
怎奈何现在你朱允炆当着他面提及何种“无为而治”
,还将手中大权交给臣子处置呢?如果不是因为特殊身份关系,怕是当下便已性命不保了吧。
果真不出所料,朱元璋眉宇间浮现愠怒,当即截断朱允炆仍然激情澎湃的话语流露:“允烨,你来谈一下你的见解。”
随着此言落下,朱允烨立即毕恭毕敬回禀一声:“遵旨。”
留给那边尚未来得及反应完全处于错愕表情之下的朱允炆满是茫然状态。
然而下一句话音传至,竟如同惊雷滚过天际,险些震得朱元璋脚下发虚摇晃不定。
朱允烨语气斩钉截铁宣布道,“据孙儿浅见,需当先对商户们实施加重赋税政策。”
“你说什么?”
朱元璋好似未能完全辨清所述内容般追问道。
“孙儿确信如今针对商人收取赋税水平偏低,要想保障大明江山持久和平繁荣景象持续,非重征商税不可为之!”
再次明确表态并补充阐释完整观点之后,
终于消化完整个过程逻辑链路后的朱元璋刹那之间心头火气涌动。
虽然刚刚过去回答环节让他感到极为欣赏满意,但这商税比率可是由他亲力划定标准用意深远——旨在减轻民众负担,尽快使国势脱离元末纷争局面恢复正常秩序安定下来好让民众安居生活无忧。
此时,朱允烨竟然提出了商税过低的观点!
难道他真的不懂民间的艰辛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眼中掠过一丝失落,
而站在一旁的朱允炆仿佛找到了机会,立刻开口说道:“允烨太过放肆,竟敢出言冒犯皇爷爷!”
但朱元璋似乎并未听见朱允炆的话,沉声说道:
“朕建立国制,定下对商人征收三十税一的标准,正是为了休养生息,让你来质疑朕,是何道理?”
话语中暗含怒意,可他仍旧强压住,问道:“说吧,你为何觉得商税太轻?”
“回皇爷爷——”
朱允烨略作停顿,接着道:“敢问国朝赋税大体可分为哪些种类?”
不待朱元璋回应,他自顾接下:“分为农税与商税两类。
然而今日,孙儿发现一个问题,农民承担重税,而商人的赋税却极低,区区三十税一,近乎没有。
孙儿明白皇爷爷的用意,以低税减轻商人负担,从而刺激贸易流动,振兴国家经济……”
听到这儿,朱元璋的表情逐渐缓和,怒气也随之平复,心下暗思,这孩子还是懂得自己初衷的。
不过,朱允烨又紧接着说道:
“可是皇爷爷有没有想过?商人往往重利轻义。”
这一句话如同惊雷在朱元璋耳边炸开——“重利轻义”
四个字触动了他的内心深处。
朱允烨没有停下,继续陈述:“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王朝,都离不开黎民百姓的支持。
无论税收赋役,抑或征兵充军,全由农民肩负,沉重的枷锁让这些农民几乎喘不过气。
而相比之下,那些从事贸易的商人只需将货物从一处转运到另一处,便能获取巨额利润。”
稍作停顿后,他又补上一句:“这并不是说流通交易本身有错,相反,正因有了这些商贾奔走,才使天下的物资得以交流,避免国家陷入停滞状态。
然而问题在于,作为国家根基的农民整日辛勤劳作,反倒需承担繁重赋税徭役;而那商人却只缴纳少量税费——这对于农民而言,实在太过不公平!”
朱允烨语气渐趋激烈:“就算现在朝廷初定江山,急需商业助力复苏经济,但这商税是不是也太轻了些呢?孙儿认为完全可以通过适度增加税率,比如改为十税一的方式,根据不同获利多少分级征收,后期再逐步上调到十税二、甚至十税三,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说到这里,他再次加重语气:“更何况如此低的税率,只会导致商人迅速积累庞大的财富。
而他们有钱之后又会怎样?这一点皇爷爷心里必定清楚!”
这又是一记响亮警钟敲在朱元璋心中!
朱允烨进一步阐明:“他们会拼命买地!不停地买地!越来越多的土地落入他们手中……”
朱元璋闻言猛地一震,若有所悟般瞪大了双眼!
因为在这农耕文明中,土地才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