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沈明珠的摆摊计划正式提上日程。搜索: 拉小书网 laxsw.com 本文免费阅读
书桌是就地取材用的家里的饭桌,招牌是现场在纸上写的,找了根长长的树枝挂起来,让路过的人一眼便能看出做的什么生意。
许娘子不放心,沈明珠一看就是家里宠着长大的,做生意估计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其中的门道难免不熟悉,便放下活计,跟着一起去了,看有没有能帮得上忙的。
除了依旧是摆摊卖菜的李大娘,家里的三个人都在新支起的小摊上。
许娘子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沈明珠整理好了摊上的东西,便心安理得地坐在带来的小板凳上,等着顾客上门。
“沈姑娘不吆喝顾客吗?”许娘子问道,又说:“认字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他们看不懂招牌上的字,不知道沈姑娘做的是什么生意。”
沈明珠一拍脑袋,恍然大悟,怪不得少了些什么,又有点抹不开面子,望着路过的一个个百姓,张了张嘴,又闭上去了。
还是想起自己现在全身上下分文不剩,给哥哥写的书信都没钱找人寄出去,才终于开了口。
“有没有人想给远在千里的家人写封家书的?”
小春花人小,说话却很犀利,“沈姐姐说话的声音跟嗡嗡嗡叫的苍蝇在我手上咬了个包一样。”
沈明珠沉默,沈明珠恼羞成怒,沈明珠想撂挑子不干了。
但是残酷的现实会把沈明珠给拽回来,因为现在的她没有任性的资本。
许娘子能理解沈明珠的想法,大小姐抹不开面子嘛,又是第一次抛头露面做生意,还不能让人家有个适应的过程?
主动接过了吆喝的任务。
“有人想给远在千里在外奔波的亲人写封家书吗?一个铜板两个字,自己托人送,走过的路过的都可以停下来看一看啊。”
没错,一个铜板两个字,比易胜的便宜一半,倒不是只是为了针对易胜,虽然沈明珠心里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的原因,可易胜的定价确实是有点贵了。
沈明珠还没黑心到那个份上。
随着许娘子一声又一声的吆喝,还真有路过的百姓停了下来,“真的是一文钱两个字?还是说我听错了,其实是一文钱一个字?”
沈明珠也慢慢有些放开了,“这位大娘你没听错,就是一文钱两个字,一分钱都不多收你的,最后看信上字数多少来收钱。”
别看只是区区一文钱的差距,能来找人代写家书的都是不识字的普通老百姓,家中亲人长久不回家,信里要叮嘱的事情多了去了,又要操心又要唠叨,还要担心亲人在外面过得不好。
一个没注意,字数就多了起来,花的钱也多了,沈明珠这里能比以前去易胜那里省下一半钱呢。
“这好啊,小姑娘先帮我给在外面的儿子写一封家书。”大娘成了第一位光顾的客人,往常为了省点钱藏在心里不敢说出来的话也没了个顾忌,叨叨叨的,都是对儿子在外生活的关心。
还好沈明珠记性不错,手速也不慢,才一字不差的誊抄到了纸上。
像大娘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先前县里只有易胜一家代写书信的,百姓们没有选择,就算再贵,也只能忍痛花出去这笔钱,可现在有了沈明珠,同样的服务,还便宜一半的钱,傻子都不会错过。
不一会儿,想给不在身边的亲人写封家书的人就在沈明珠的小摊前排起了长队。
由此也足以见得,易胜之前是有多么不得人心了。
沈明珠忙得不可开交,心里却很高兴,生意越好越忙,证明赚的钱越多呀,这样想着,就算再累也是值得的。
许娘子见没有能帮上忙的,就先回去了,她和绣坊约定好了交货的日期,家里还有没绣好的帕子等着她。
小春花倒是没有带走,留在小摊上,许娘子想让她跟在沈明珠身边,多沾几分文气。
远处的巷子里,一个行迹鬼祟的人在暗处盯着沈明珠的小摊,眼神里是浓烈的不甘,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闪过犹豫,又抬头看了一眼沈明珠,才下定了决定。
黄昏己近,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沈明珠点了点今天赚到的钱,可能是第一天的缘故,百姓们热火朝天,生意红火,足足赚到了近三两银子。
不过相对应的,墨水和纸己经用的差不多了,需要重新掏钱去书肆买新的。
其实还是赚的,笔墨纸砚用的是最便宜的,一两银子一套,今天第一天就己经回本了,况且毛笔和砚台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更换并不频繁。
沈明珠笑的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