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顾李定国一生抗争,临死之际还告诫子嗣和军队“任死荒徼,毋降!”(即宁可饿死荒野,也不可投降。)
此时南明政权最后一支较强的反清力量,只剩退居东藩(台湾)的郑成功。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早在1646年降清后便被软禁于北京。
清朝本想利用他招降其子郑成功,但多次招降无果后,对其失去耐心,失去利用价值后的郑芝龙也最终被清朝无情斩杀。
这更加证明了,面对外族入侵时,投降派从古至今都是任人宰割的错误选择。
郑芝龙的死,也更加坚定了郑成功坚决反清的意志。
郑成功长期转战于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率部反清受挫后,决定从厦门退守台湾,做好以海上舰队的优势长期坚持抗清斗争。
但是当时的台湾被荷兰人建立的东印度公司派兵占领。
通过武力镇压、挑拨矛盾、经济剥削等手段镇压原住民起义,稳固统治,并建造了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两大军事要塞。
1661年,郑成功派人了解台湾的水系、港道及荷兰军队的兵力分布、炮台设置等状况后。
以这些情报制定了详细的进攻路线和作战方案。
同年三月,郑成功将渡海作战舰队分为两个梯队,亲率文武官亲军等为第一梯队,共有战舰一百二十艘,部队两万五千人。
第二梯队由黄安等指挥,共有战舰二十余艘,部众六千人。
经过激烈的登陆作战和攻城战后,郑成功顺利收复普罗民遮城,并围困热兰遮城。
期间,荷军多次组织突围和反击,但均被郑成功击退。
到1662年2月1日,荷兰人正式签字投降,郑成功完成收复台湾的伟大功绩,结束了荷兰对台湾长达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幸存的明朝宗室也被郑成功接到了台湾。
但在收复台湾的同年,郑成功听闻永历帝被清军杀害,加之反清多番受挫心力憔悴,最终于1662年六月病逝。
与李定国是同年同月死亡,甚至死因也颇为相似。
郑成功死后,郑氏家族在台湾依然沿用永历年号,并继续坚持反抗清朝。
在天下局势几乎己尽归清朝之际,清朝却遭遇了一场严重中变故,吴三桂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