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折桃花的少年(二)
棋心骄傲的一昂头:“那又如何,棋心做了什么,陛下和谢大人都清楚,在陛下面前,还不许棋心得意得意吗?”
会有人记得她,知道她。
陶悉说,她是谋臣,陶悉说,她有上官婉儿的风姿。
有人能看到她,能看到她为社稷做的种种,这样的反馈不同于穆宝隽这样近乎血缘姐妹之间支撑的赞许,不同于谢丹臣和景弘会带着其他目的的赞许,而是经受过她所推动颁布发行的政令的人,从家族没落的寒门学子,一路走到她的面前,真心诚意的对她的感激。
陶悉说,能辅佐陛下一路走来,棋心姑娘很厉害。
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并不是像景弘和谢丹臣这种,将她视为一个女人在说,亦不是裴介那种,因为她是一个参政的女人,便要承受来自他的恶意。
只是单纯的一个刚刚踏足官场的新人,面对自己憧憬崇拜的前辈的称赞。
或许景弘很难懂得这份不同,但谢丹臣不过稍作思考,便明白了棋心脸上的惊喜。
或许包含着一个女子面对异性的喜欢情绪,最开始的心动,但更多的,应该是棋心作为一个永远无名的,推动诸多政令下发事实的参政者的所作所为,被看到了,被赞许了,甚至……被憧憬崇拜了。
谢丹臣转瞬便想到了陶悉一首名噪玉京的诗,《春兰》,棋心便是他大加赞赏的那株兰草一般的人。
只是这份心思,棋心大概是很难懂得的。
琼林宴后一时的兴奋,棋心很快便小心的将这份情绪存在了自己的心里,转身再度扑进了政事之中,无暇他顾。
太皇太后忽然将景弘,邓皇后,和景弘后宫里能数得着的妃子几乎都叫进了原本景弘为她修筑的佛堂,甚至还让身边的沫儿姑姑特意通报了一生,务必要让棋心姑娘和裴朝卿也来。
棋心和裴朝卿不明所以。
只是太皇太后既然有令,他们也只有听从的份。
佛堂里。
太皇太后端坐在正上方,景弘和邓皇后在队伍的最前方,跪了下来。
他们的膝下还有太皇太后提前放置的蒲团。
棋心和裴朝卿是最后到的。
而环视屋子里,只有寥寥几个人。
最前面的景弘和邓皇后,妃位的穆宝隽和秦檽,还有就是生育了公主的两个昭仪。
看起来像是太皇太后在叙家常。
棋心和裴朝卿在这一群人中显得格外的突兀。
两人对视一眼,沉默的跪在了门槛外。
一直在闭目养神的太皇太后终于睁开了眼睛:“景弘,哀家准备去行宫颐养天年,地址哀家也已经选好了,就在缘瓷湾。只是临走之前,还有些话想要对你们说。”
景弘面露不解,邓宣椒亦是茫然,连忙挽留:“太皇太后,慈安宫的修缮已经快要结束……”
太皇太后只是摆了摆手,温柔的打断了邓宣椒的话:“宫里,哀家在这宫里活了大半辈子,抬头永远都是四角方天的日子早就不想过了,拎老临老,也该让哀家过些好日子。”
景弘抿了抿唇:“既然是皇祖母的心愿,孙儿定会达成,只是缘瓷湾的行宫到底离皇宫太远,只是个避暑的去处,孙儿还请皇祖母重新择址。”
“缘瓷湾没什么不好的,哀家就是在缘瓷湾,生下了先帝,也是在缘瓷湾,哀家送走了自己唯一的孩子。”太皇太后淡淡道:“哀家时常在想,或许哀家也是一辈子都离不开那里的,如今去缘瓷湾,正好。”
缘瓷湾其实就居住环境来说,还是个很好的去处,那里冬暖夏凉,依山傍水,甚至山上还有温泉。景弘和邓宣椒也就没再多劝,只是景弘不由得红了眼圈。
太皇太后将在场所有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今日叫你们来,是哀家有一句话想要教给你们。你们觉得,这世间什么最苦啊?”
这个问题一出,在场所有人几乎都愣住了,不明白太皇太后为什么会忽然问这个。
景弘眨了眨眼:“世间最苦,莫过于黄连。”
太皇太后微微点了点头:“对,也不对。”
邓宣椒扯了扯唇角:“孙媳以为,这世间或许身不由己最苦。”
太皇太后慈爱的拉过了邓宣椒的手,眼神却落在了跪在门槛外的裴朝卿和棋心的身上,似有深意地道:“你们说的都对,但在哀家眼里,这世间最苦,还是做媳妇。做媳妇最不易,上面有公婆要孝顺,中间有丈夫要顾着,下面还要为儿女操数不尽的心。”
听到这些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