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销毁炸弹后的上海城,表面上像是恢复了些许往日的模样。街头巷尾,百姓们又开始为了生计忙碌奔波,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但只要稍微留意,就能感觉到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一股难以言说的紧张与不安。大家心里都明白,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危机或许正如同暴风雨前的乌云,悄然聚集。
我和苏瑶、老吴等人丝毫不敢懈怠,每天都像绷紧的弓弦,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着日军的一举一动。情报像雪花一样纷纷传来,可大多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就像一团乱麻,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天,我们照旧在据点碰头,围坐在那张破旧的木桌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桌上堆满了各种情报资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试图从这些琐碎的信息中找出日军下一步行动的蛛丝马迹。
“这几天日军那边安静得有些反常,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让人心里首发毛。”老吴皱着眉头,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吐出的烟圈在昏黄的灯光下缓缓升腾,又渐渐消散,仿佛我们此刻的思绪,迷茫而又无奈。
苏瑶托着下巴,眼睛盯着桌上的地图,若有所思地说:“日军向来狡猾,他们肯定在暗中谋划着什么大动作,说不定正在悄悄地积蓄力量,准备给我们来个措手不及。我们得加快调查的脚步,不能再这样盲目地等下去了。”
我点点头表示赞同,心里也在暗自思忖。这平静的表象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危机?我们必须尽快找出日军的下一步计划,防患于未然。可现在的情况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西处碰壁,却始终找不到那一丝能指引方向的光亮。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吴突然一拍桌子,把大家都吓了一跳。他猛地站起身来,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我想起一件事!前几天我在码头附近打探消息的时候,听到几个日军士兵闲聊,提到过一个叫‘黑木仓’的地方。当时没怎么在意,现在想来,会不会和日军的新阴谋有关?”
苏瑶眼睛一亮,连忙说道:“有可能!不过上海这么大,叫‘黑木仓’的地方说不定不止一个。我们得想办法确定具体位置,这或许是解开谜团的关键线索。”
大家纷纷点头,觉得这是目前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必须顺着这条线查下去。于是,我们迅速分工,兵分几路,通过各自的渠道去打听“黑木仓”的消息。
我和苏瑶一组,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我们像两个普通的路人,走走停停,向一些老居民打听情况。可问了一圈下来,大家都一脸茫然地摇头,表示从来没听说过“黑木仓”这个地方。
午后的阳光有些炽热,照得人心里烦躁。苏瑶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有些沮丧地说:“顾念生,这线索不会就这么断了吧?”
我安慰道:“别灰心,我们再找找看。说不定有知道的人,只是还没问到而己。”
就在我们有些失望的时候,苏瑶突然拉住我的胳膊,指着前面一个卖杂货的老头说:“顾念生,你看那个老头,他在这里摆摊多年了,说不定知道些什么。”
我们走上前去,苏瑶脸上立刻换上了一副亲切的笑容,甜甜地说:“大爷,打扰您一下,我们想打听个地方,您知道‘黑木仓’在哪儿吗?”
老头抬起头,上下打量了我们一番,眼神中透着一丝警惕:“你们打听这干啥?”
苏瑶赶忙解释道:“大爷,是这样的,我家亲戚以前好像在那附近住过,多年没联系了,最近听说可能在那一带,就想找找看。”
老头犹豫了一下,苏瑶趁热打铁,又买了些杂货。老头这才放松下来,慢悠悠地说道:“‘黑木仓’?我好像听老一辈人提起过,就在城西,以前是个木材仓库,后来荒废了,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地方。”
我和苏瑶对视一眼,心中燃起一丝希望。苏瑶连忙追问:“大爷,您还知道关于那儿的其他事儿不?比如最近有没有什么奇怪的人或者动静?”
老头想了想,说道:“这我倒没咋听说。那地方荒废好久了,平时也没什么人去,就偶尔能看见几个日军在附近转悠。”
谢过老头后,我们立刻赶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虽然不确定城西的废弃木材仓库是不是日军新阴谋的关键所在,但好歹有了个方向,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许久的人,终于看到了一丝若隐若现的曙光。我们知道,接下来的调查依然充满挑战,但这丝希望让我们重新燃起了斗志,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揭开日军的阴谋,保护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和无数同胞。